云酒世界网

警惕掉进含糖饮料的“甜蜜陷阱”

食品产业网 2010-11-01 15:09 饮料
警惕掉进含糖饮料的“甜蜜陷阱”-食品产业网
  用含糖饮料代替水,已经成为我国年轻人的时尚。然而额外的高糖摄入却是人体产生疾病的罪魁祸首——

  营养学家的研究早已证实,摄入过多的食糖或食品甜味剂,是人类产生体重超重及肥胖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糖的摄入量,不能超过我们每天吃进的食物总量的10%,但是各国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食糖的摄入。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鲍克汀在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发现,这些过量的食糖,是随着可乐等碳酸饮料、果蔬汁、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其他各种各样的含糖饮料进入人体内的。这一发现得到了全球营养界的认同。

  中国营养学会10月20日举行了饮料摄入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会上中美两国营养界专家提交的研究论文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以儿童青少年为主的群体,是摄入含糖饮料的主力,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将含糖饮料作为了水的替代品,其摄入的过量食糖,均来源于含糖饮料。

  “在我国的大城市,小学生一天要喝1200毫升的水,470毫升的含糖饮料,而中学生一天只喝660毫升水,1200毫升以上的含糖饮料。”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胡小琪新近的一份研究显示,“10年前,我国人均每天摄入的饮料仅为330毫升,现在已经达到了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

  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研究所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的杨晓光教授的研究,即使在我国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含糖饮料现在也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的主要饮品,其饮用率与饮用量与城市相差无几。

  “现在虽然我国人群平均摄入的总糖量并不高,但是面对这些研究结果,我们仍对青少年的体质问题感到担忧。”过多地摄入含糖饮料会导致血尿糖增高及胰岛素抵抗提高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加大肥胖、代谢综合征、痛风、糖尿病、骨质疏松,甚至某些癌症等慢性病的危险性。胡小琪介绍说:“所以,现在含糖饮料在国际上已经被列为高血糖指数食品了。”

  翻开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没有关于糖类总摄入量的标准。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长翟凤英解释说:“这是因为如果按照《膳食指南》做到平衡膳食的话,那么食物本身所含的总糖类,是完全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的。”但是,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再额外地补充糖量,或是没有做到平衡膳食而单纯地补充糖量,都会为身体增加过多的能量,对身体造成伤害。

  为防患于未然,降低中国人体重超重及肥胖病增加的风险,翟凤英及中国营养学会首席顾问葛可佑、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兵等人,提出了一份制定中国居民饮料摄入指南及政策的建议,建议从现在开始,从国家层面制定中国饮料消费指南,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饮水指导,提倡饮用白开水;从市场层面,推广饮料产品的食品营养标签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信息选择,控制过多的糖类总量摄入;从企业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标准,控制碳酸饮料的快速增长;从宣传层面,严格规范饮料产品的商业宣传,避免对消费者进行误导,科学引导含糖饮料的消费。

  鲍克汀坦言,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含糖饮料带入体内的过多糖量,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物过程进行过深入研究,也没有相关论文和报告。只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爱维娜提供给研讨会的论文显示,在高糖大鼠试验中,摄入体内的糖与摄入体内的脂肪结合后,大鼠的食欲明显地旺盛起来,体重也出现了增长。“但这正是目前国际营养界研究的焦点,同时也是中美两国的努力方向。”

  大多数国家禁止向儿童出售含糖饮料

  相关性研究表明,一杯可乐所含的能量达180千卡,相当于吃进了3两米饭的能量。如果每天饮用大约360毫升(1听)果汁饮料,就有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身材矮小和肥胖。我国上海、北京等城市,许多小学实行了禁止自带饮料入校的制度,为学生无偿提供白开水。

  但实际上,含糖饮料仍大受儿童青少年的喜爱,我国的饮料销售量近10年来一直不断上升。在饮料摄入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杨晓光提供的研究显示,今年前7个月碳酸饮料产量达到了1254.2万吨,果蔬汁产量达1447.6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9%和 37.68%。

  国际肥胖工作组于2006年成立了一个针对儿童青少年市场营销的工作小组,并制定了《悉尼原则》,以应对以儿童青少年为目标、不断变化的市场营销行为。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胡小琪介绍说,为响应《悉尼原则》提出的“要保证学校和幼儿园及托管机构设施的无商业化,以法律保护儿童,使他们免受商品剥削,享有安全、健康的食品”的要求,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已经禁止在学校内出售含糖饮料,有的国家还通过立法包括使用国际间通用法律,阻止含糖饮料向16岁以下的儿童市场销售。美国哈佛大学胡·弗兰克教授介绍,在美国、巴西等国,已经通过立法形式禁止在广播、电视的儿童节目中,播放含糖饮料广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正在讨论是否应该在含糖饮料包装上,标出营养成分,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选择信息;有的州已经开始对含糖饮料实行了加税政策,增加其销售价格,限制销售。

  儿童为什么喜欢糖?

  在饮料摄入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爱维娜展示的研究报告证明,“人类会像染上毒瘾一样,对甜食上瘾”。

  爱维娜的研究方法,是用大鼠建立“高糖”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食用毒品可以促进脑部产生愉悦感,减少负面情绪。而摄入大量的糖则可以让脑部产生新鲜感及饱腹感。”爱维娜介绍,人类摄入糖类食品后产生的快感以及依赖性,不仅与毒品上瘾相似,而在戒断糖类食品时产生的肌肉颤抖、情绪焦虑以及精神抑郁的症状,也与戒断毒品时相近。研究还显示“高糖大鼠”在戒断糖二周后,再次摄入糖时,量剂反而比以前加大了,这与戒毒后复吸的毒品量越来越大也极其相似。这个研究结果揭示了,儿童青少年深爱含糖饮料,是因为“糖瘾”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