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百事股份接连被中方股东挂牌抛售

食品产业网 2011-01-19 16:28 饮料
亏损 莫只怪外资“阴险”-食品产业网
  近期,百事股份接连被中方股东挂牌抛售,并爆出百事公司“三位一体”控制中方合资灌装厂,导致中方股东“被亏损”等负面新闻。一时间,百事在中国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反面形象,被中方合作者、相关专家、媒体甚至是普通百姓连番声讨,称其做法是其在中国走独资化的一个“大阴谋”。

  孰是孰非,短时期内很难有个结论。咱们不如在这一片“声讨”声中静下心来,试着理性的去看待这一事件,从我们自身找找原因,莫只是陷在责怪外资“阴险”这种类似于“愤青”的情绪之中。

  亏损真的是个“被动词”吗?

  在深圳百事、北京百事相继以“亏损”为由抛售其持有的百事股份之后,更多关于与百事合资的中方灌装厂“负利经营”的问题被披露了出来。百事公司以品牌拥有者、外方投资商、浓缩液供应商这“三位一体”的方式控制中方灌装厂的做法,被指是故意让中方灌装厂亏损,以便其回收股权完成独资化的阴险手段。因此,中方灌装厂像“受害者”一样获得了舆论的同情,并贴上了“被亏损”的标签。

  一个“被”字貌似很自然合理的将责任推给了百事公司。但是,这亏损真的是一个“被动词”吗?以笔者浅显的目光来看,这种被动似乎不能“被成立”。

  “被亏损”不能“被成立”

  或许人们在评论牵扯到“外国和我国”这种类型的事件时,难免会不自觉的“民族情结”了起来,一味的偏袒中方企业,以致于“被亏损”一词在大家的努力下“被成立”了。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被动关系是不能,也不好“被成立”的。

  要让双方达成合作,共同的利益是核心促因。这就是说,合作必须是双方共同的意愿。1981年,百事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深圳建立可乐灌瓶厂。这一合作的达成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需要打开国门,经济发展需要招商引资和百事公司需要紧跟可口可乐争夺中国市场存在着共同的需求和利益而促成的。

  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解禁和放宽,百事等外资企业有机会直接接触我国企业。百事公司为了在中国市场能跟紧甚至超越可口可乐公司,选择了一种近似于“饥不择食”的方式选择中方企业进行合作,而中方企业也基于各种各样的利益出发点“欣然”的与百事公司签下了合作协议,笔者认为这也算是一种“你情我愿”。

  所以,待到“东窗事发”的当下,我们的亏损不好、也不能说成“被亏损”。起码不能将责任推给百事公司一方承担,也该勇于承担自身的一份责任,从自身找找亏损的原因。

  多从自身找原因莫只怪外资“阴险”

  此次事件,人们之所以会将责任归咎于百事公司是因为其“三位一体”的获利模式。在中国,百事与灌装厂的合作多是合资的形式。然而,利益的分配却存在着“天壤之别”——百事公司可从与中方灌装厂合作中获得三方面的收益,首当其冲的便是卖浓缩液给灌装厂的获利,这占了百事公司收入的70%,其次是品牌增值和灌装厂业绩分红这两个方面。灌装厂则只有灌装厂业绩分红这一个渠道。这样看来,人们责怪百事公司“阴险”无可厚非。

  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呢?这还得从我们企业自身来找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技术、盲目这两个关键词来分析。

  首先,技术是企业的核心。在合作或者竞争的双方,掌握关键技术的一方往往拥有话语权。在与百事公司的合作中,我们中方企业在技术层面存在着不小差距,尤其是对其浓缩液配方及工艺的全然不知,导致了我们中方企业被动的局面。

  其次,因为某些短期易见的利益驱使,中方灌装厂似乎失去了“发展自身”、“放眼未来”的能力,只知盲目的跟从百事公司,逐渐沦为帮其赚钱的“工人”。这种盲目让我们中方企业缺失了对自身企业发展的规划,也让我们中方企业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这么看来,我们处于如今的地位也就“理所应当”了。

  一个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性的作业。在与百事公司的合作中,中方灌装厂亏损的原因不仅仅是百事公司的“阴险”,而我们“内功”的薄弱应该是导致这一窘境的根本原因。

  后记: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和对垒中,即便我们在某些方面被使了手段,也不应摆出一副“弱者”乞求同情的模样,更不能一味的指责对方的“阴险狡诈”。应从自身找找原因,“苦练内功”才能扭转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落后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