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国内奶粉企业按兵不动也“难博消费者一笑”

大食品网 2011-02-23 18:33 饮料
大食品网:最新食品新闻动态,专业食品行业资讯门户,提供免费会员服务,发布食品商机,管理营销图书库,了

  国内奶粉市场怪象丛生。去年洋奶粉借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说辞,几度涨价。虽然“三氯氰胺事件”过去很久了,但消费者仍心有余悸,面对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国内奶粉企业按兵不动也“难博消费者一笑”。

  洋奶粉气势汹汹原料价格上涨

  “怎么又涨价了?没完没了啊?”在北京家乐福超市,市民王女士去超市给孩子买奶粉时,才发现常常选购的某品牌洋奶粉价格贵了十几元,无奈的李女士在望“洋”兴叹的同时忍不住抱怨。

  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2010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奶粉价格几乎没太大变化,而洋奶粉经历了三次提价,每次调价后价格的涨幅平均都达到了10%以上,有些知名品牌一年下来,涨幅甚至达到了50%。

  春节刚过,美赞臣婴幼儿奶粉传出将涨价8%,一时间洋奶粉涨价风声再起。业内预计2011年洋奶粉价格或许还将延续涨价势头。记者致电某国际品牌奶粉企业,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的答复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据业内分析,这说法恐怕只是个“幌子”。

  洋奶粉:涨价底气足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2010年,原料奶粉价格只涨了20%。与洋奶粉售价提升的幅度30%至50%相比,恐怕是供求关系影响了价格。

  目前国内奶粉每罐平均售价在100元左右,而洋奶粉在200元左右,知名品牌甚至能卖到300元以上。价格差距如此巨大,但是现实的情形却是,洋奶粉并没有因为频频涨价失去市场,依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有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整体的乳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美元。而美赞臣却占据着高端婴幼儿市场的统治地位,大概为25%。惠氏和多美滋所占份额也达到了20%和12%。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只有40%,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60%,其中销售五强(多美滋、伊利、美赞臣、贝因美和惠氏)中,洋品牌占了三席。

  陈连芳表示,外国品牌主要是面向高端市场,仅就卖高价来说,占到中国市场销售额的65%至70%。不难看出洋奶粉敢涨价是因为“底气足”。

  另有业内人士直言,如今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占了一多半,在高端奶粉市场所占份额甚至达到了80%以上,几乎可以说是垄断,怎么可能不涨价?

  国产奶粉:想说提价不容易

  与洋品牌涨价相对应的是,本土品牌按兵不动却依然销售惨淡。自“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本土乳业品牌普遍不信任,这是毋庸置疑的。几经提振,乳业慢慢恢复,但在“三鹿”品牌化为乌有之后,“三氯氰胺”的阴影却深深地印在“本土奶粉”之上,成为挥之不去的“潜商标”。

  “三鹿事件”过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品质信誉信心大打折扣,进口奶粉开始销量暴增。2009年,进口奶粉几乎占据了80%以上的奶粉市场份额。2010年,国产奶粉销量略有回升,但仍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进口奶粉抢占。

  乳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鲜奶收购价格和进口原材料奶粉价格纷纷上涨,国产品牌奶粉的销售量本来就上不去,自然不敢提价,导致一些中小奶粉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甚至一些大品牌也濒临亏损。

  奶粉企业何去何从?

  洋奶粉进口迅猛增长的现状引起了业内对国产奶粉产业链的担忧。业内相关人士提醒,产业链一旦遭到彻底破坏,我国婴幼儿奶粉价格将完全受控于国际市场。

  那么,国产奶粉应如何应对这一局势,甚至扭转格局?对此,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进口奶粉对国产奶粉产业链的冲击较大,这种局势并非一两个企业就能控制,需要国产奶粉企业抱团作战,同时这种局面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改变的,需要经过长段时间的努力。

  具体做法,周思然建议,可以减少对进口原料奶粉的依赖和使用,加大对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建设和投入并携手规范国内奶粉环境,保障国产奶粉的安全,转变消费者“国外奶粉就是比国产奶粉安全”的消费观。其次,企业自身也应该提高奶粉研发能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逐渐向中高端市场发展。

  此外,专家也建议消费者不要对洋奶粉盲目崇拜,如果洋奶粉占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以后中国将彻底失去对奶粉的定价权,中国消费者只能被洋奶粉绑架,任其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