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饮食健康 > 食疗食补 >

食疗食补

谷雨养生面面通

网络 2012-04-12 09:51 食疗食补
谷雨养生面面通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

谷雨养生面面通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角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上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臧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著;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春天肝木旺盛,脾衰弱,可在谷雨的十五天及清明的最后三天中,脾却处于旺盛时期,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应多做些体育运动,并可适当进行轻补。但不易过,所以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此时肝肾处于衰弱状态中,所以应注意加强对肝肾的保养。调养情志,保持心情的愉乐,惜精啬神,节制房事,对身体会有很大好处。脾的旺盛会胃强健起来,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中。其实人体在每个季节交替的前十八天内,都会处于这种状态中,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使身体能够适应下一季节的气候变化。可是饮食不当却极易使肠胃受损。所以这一时期也是胃病的易发期。

胃病一般是指慢性胃炎与溃疡病而言。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炎症。由于这种疾病进展慢,得不到人们足够重视,往往使病情恶化。有人把胃癌的发生分为三部曲:浅表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胃癌。而溃疡病是指胃、十二指肠的圆形或椭圆形组织缺损,引起胃炎的各种因素都是溃疡病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慢性胃炎常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烧灼感、食欲不振、口苦、倦怠、消瘦、贫血、头晕等。如果有规律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伴有泛酸、恶心,呕吐,并出现呕血、柏油样便,那就说明得了溃疡病。

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求医就诊。通过钡餐拍片及纤维内镜检查,胃病不难确诊,根据不同类型的表现可采取对症治疗或对因治疗的措施。关于慢性胃炎与溃疡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消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饥饿无度,少吃多餐和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等。药物治疗可选用胃复安(甲氧氯普胺),每天3次,每次10毫克,或吗丁啉(多潘立酮),每天3次,每次10毫克;维酶素,每天3次,每次800毫克;痢特灵,每天3次,每次100毫克口服,这些都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很好药物。有溃疡病时还要加用甲氰咪胍,每天3次,每次200毫克,睡前加服200毫克;或雷尼替丁每天2次,每次150毫克;胃酸多时加服胃得乐或不得胃等碱性药物。

中药中有许多药对治疗胃病是行之有效的,如香砂养胃丸、香砂理中丸、珍珠胃安丸等。也可以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理论,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发病季节,以及体征、症状灵活用药,效果更为满意。

谷雨节气中雨水较多,但也有一段时间处于干旱之中。所以风温、眩晕、癣疮等症也极

易发生。总之注意调养情志,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谷雨养生(运动)

一、谷雨三月中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治病: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衄,颔肿,肘臂外后廉肿痛,臂外痛,掌中热。”

《礼记正义》:“谓之谷雨者,谓物生清静明洁。”谷雨前后一般天气较嗳,雨量也较以前增加,生物生长也较以前旺盛。本法以“谷雨”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所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谷雨时节锻炼,可于谷雨时开始,练至立夏为止。《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反胁病而吐甚。”在自然界风气偏胜的春季,人体的肝气也相应偏盛,“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肝气偏盛,则必然传之于脾,使脾土受邪发病。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症有“脾胃结瘕”之说,即由乎此。余所列病症,大多是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病变,这是因其时配手太阳寒水而致。《灵枢、经脉第十》说:“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拨,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颊肿,颈颔肩孺肘臂外后廉痛。”采用本功法锻炼,对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方法:每日一点至五点时,盘腿静坐,运气调息,然后闭气,左手用力上举,另一只手移至胸前按住乳头,缓慢呼气后,闭气,再换右手用力上举,另一只手移至胸前按住乳头。如此反复做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脾胃损伤瘀血,眼珠发黄、流鼻血、下颌肿痛、小臂外侧等部位肿痛,掌心发热等症。

二、盘坐导引功

适应病症:嗜睡、精神不振。具体方法:自然盘坐,上身正直,全身放松,两手从两大腿外侧,全身放松,左手抓住右脚,右手抓住左脚,向两侧用力拉六次,然后两臂交叉,两手由两大腿内侧伸人,左手抓住左脚,右手抓住右脚,用力向后拉六次。

三、六字诀养生功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呵、呼、咽、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采用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一)、嘘字功平肝气

嘘,读(xu)。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二)、呼字功培脾气

呼,读(hu)。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功可以治疗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三)、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i)。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

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

四、脚部保健功

适应病症:腹胀、伤食。

具体方法:坐在沙发上或椅子上均可,用左手搬自己左脚放在右腿上用右手心用力摩擦左脚心上半部,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搓108次,然后再将右脚放左腿上,用左手用力摩擦右脚心上半部108次。

五、放松入静功

适应病症:此功法可滋阴补肾,使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能调理神经,治神经衰弱、烦躁不安、胸闷、气管炎、高血压失眠等症。

具体方法:

仰卧,周身放松,头枕在高低适度的枕头上,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放身体两侧大腿旁边,手心向下,轻轻闭起眼睛。意想头顶放松,两耳朵放松,两肩放松,两大臂放松,两小臂放松,两手掌放松,两手指放松,然后再想头顶放松,脸部放松,腹部放松,会阴部放松,两大腿放松,膝盖放松,小腿放松,脚面放松。大脚趾、二脚趾、三脚趾、四脚趾、小脚趾依次放松,脚心放松,两脚好象浸泡在温水中内,(夏天意想两脚浸泡在凉水里),最后连续默念:“全身放松”三遍(此功站、坐、卧都能练习)。

六、百会观想功

适应病症:头痛、头晕、提高记忆思维功能。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观想前后发际连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处,白会穴。长时间观想可增强大脑生理功能,使大脑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促进大脑气血之供应。

七、照胃运趾功

适应病症:消化不良。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两手心对正胃部,距离约10厘米,十个脚趾同时抓地,每次做lO分钟。每次饭后l小时做此功。效果显著。

八、照截疟穴功

适应病症;疟疾,胸肋串痛。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局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屈膝下蹲,两掌合掌当胸,两眼似闭非闭,神视两掌中指尖,站5分钟后,两掌分开对正截疟穴。距离胸部10厘米,20分钟。截疟穴位置位于胸部,从左右乳直下四寸处,左右计两个穴。

九、点按额中功

适应病症:额窦炎,面神经炎。

具体方法: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躯干伸直。全身放松,下颌向内微收。全身放松,用手中指点按额中穴108次,每天早晚各点按1次。额中穴位置,此穴在头额正中线,由两眉至发际下三分之一处。

谷雨养生(饮食)

此节气中人的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时期,所以正是使身体受到补益的大好时机,不过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而应当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而且还可以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食疗方:

1、参蒸鳝段

配料: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热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此方具有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之功效。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2、菊花鳍鱼

配料: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西红柿酱l两,干淀粉l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劈成两片(末端不劈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千淀

粉;将西红柿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此方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之功效。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3、三色汤

配料: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此方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4、枸杞牛肉

配料:熟牛胸脯肉500克,枸杞子50克,鸡蛋1个,水淀粉50克、面粉少许,葱、姜丝、蒜片各lO克。花椒、盐、味精、料酒各适量,酱油20克。清汤750克,米醋少许,植物油750克(实耗75克)。

做法:1、将枸杞子分为2份、一份用水煮,提取枸杞子浓缩汁25毫升:另一份25克,洗净,置小碗内上笼蒸半小时(蒸熟)备用;2、将牛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鸡蛋破壳放在碗内,加淀粉、面粉、水少许搅成糊,将肉放入调匀;3、将锅烧热,加入植物油,待五成热时,将肉下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沥去余油,将葱、姜、蒜、花椒及蒸熟的枸杞子撒在碗底,将肉码在上边、摆整齐;4、将锅放在火上,添入清汤。加入盐、味精、料酒,尝好味道,浇在肉碗内,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将汁倒在锅内,将肉合在盘内,拣去花椒;5、将

锅放火上。再加入香油、醋少许及枸杞子浓缩汁,汤沸时,浇在肉上即成。

此方营养丰富,具有滋阴壮阳功效。

5、天麻鲤鱼

配料:天麻5克,茯苓10克,川芎50克,鲜鲤鱼500克,料酒、精盐、味精、白糖、胡椒粉、葱、姜、麻油各适量。

做法:l。鲤鱼去鳞刮腹,去鳃和内脏后洗净,从鱼背部剖开为两半,每一半再切成三四段,每段划几刀,装在蒸碗内;2、将川芎、茯苓等切成大片,与天麻同放在清水中约4~6小时,再捞出天麻蒸透切成薄片;3、将天麻片、川芎片、茯苓等片分别夹在鱼块中,然后放入料酒、姜葱,加入适量清汤,上笼蒸30分钟;4、鱼蒸好后,拣去葱、姜,把鱼和天麻等扣入碗中,原汤倒入勺内。调入白糖、盐、味精、胡椒粉、麻油、清汤,烧沸撇去浮沫,浇在碗中即成。

此方可去除体中湿气,具有滋阴强体之功效。

6、鸽蛋烩银耳

配料:干银耳30克,鸽蛋12只,火腿末15克,鸡汤1500克,精盐6克,料酒15克,味精、胡椒粉、香菜叶各少许,熟猪油15克。

做法:1、银耳用温水泡胀,洗净泥沙,摘去黑根,开水氽一次,再用清水泡后蒸熟;2、香菜叶洗净,火腿切成未;3、取12个园形铁皮模子,内壁抹上猪油,将鸽蛋打破倒入,上面放一片香菜叶和少许火腿末,上笼蒸5分钟(蒸透),从笼内取出放到冷水中,再将熟鸽蛋取出,泡在冷水内;4、将鸡汤烧开,下入料酒、盐、胡椒粉,把银耳捞入鸡汤内,再把鸽蛋捞入鸡汤内,最后放入味精,即成。

此方滋补阴气。具有扶阳美容之功效。

7、当归羊肉羹配方

配方: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鸡肉250克,料酒、精盐、姜、葱白、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猴头菌冲洗后放入盆内

用温水发涨,约30分钟,捞出洗净,切成薄片,发猴头的水用纱布过滤待用。2、鸡肉洗净后剁成约3厘米长,l.5厘米宽的长方块。黄芪用温毛巾揩净后切成薄片。生姜、葱白切成细节。3、锅烧热下猪油,投入黄芪、姜、葱、鸡块共煽炒后,放入盐、料酒,发猴头的水和少量清汤,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烧约l小时,然后下猴头菌片,再煮半小时,撒入胡椒粉。4、先将鸡块放在碗底,再捞猴头茵片盖在上面,汤加盐调好味盛入即成。

此方用于气血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渴症等疾病。尤其对胃癌有明显的功效。

8、枸杞杜仲鹌鹑汤

配方:鹌鹑1只,枸杞30克,杜仲lO克,料酒、精盐、胡椒粉、姜末、葱末鸡清汤各适量。

做法:1、将枸杞,杜仲分别洗净。2、将鹌鹑闷死,去毛,内脏,脚爪,洗净斩决放锅内。注入鸡汤,加入抖酒、盐、胡椒粉、姜、葱、枸杞、杜仲共煮至肉熟烂,拣出杜仲,盛入汤盆即成。

此方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健骨,益精明目,降压安胎之功效。适用于肝肾虚损,腰膝酸软,气短乏力之症。高血压患者及孕妇等食之效果更佳。

食物禁区忌: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谷雨养生(药品)

治胃溃疡单方:

甘草250克,蜂蜜500克。将甘草放入药壶熬3次后,放入瓶内。服前先将熬好的甘草药水3匙放在杯里,然后再放入20匙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分两次空腹喝完。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加,并逐渐便稀,大便似有脓血排出。一般一周可愈,病久且长的患者,需二周。注意:一个月内需吃软食。

慢性胃炎:

基本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慢性肥厚性胃炎三种类型。病程迁延,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如食后饱胀、嚏气或食欲减退、恶心等。也可伴发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1、胃炎宁胶囊:水飞滑石、醋制元胡、炒白芍、甘草各等份,研未为筛,装胶囊(每丸0、6~O、7克),每次5丸,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2、扶脾益阴汤:乌药、桂枝、高良姜、党参、玉竹各10克,降香、白芍、香橼皮各12克,百合15克,丹参30克,砂仁、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l剂,30日为1疗程。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扁豆饮: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植、乌梅各等份,水煎至豆熟透时,加白糖适量饮用,适用于各型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坐骨神经痛中医验方: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或风湿之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痛,如迁延日久,出现气滞血瘀,缠绵难愈。

1、药方:食盐1000克,茴香、生川乌、生草乌各100克。用法:将以上四味药放锅内炒热,布包熨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每穴熨l刻钟,冷后可再炒热用、每日2—3次,1周为一疗程,一般3~7天即可缓解或症状消失,注意不要过烫,以免引起烫伤,如迁延日久,表现为痛有定处,痛如针刺,舌质紫黯,舌有瘀点或瘀斑,可配合活血祛瘀具有止痛功效的内服汤药,以缓解其症状。

2、药方:当归15克,乳香、设药、桃仁各10克,细辛3克,黄芪、川牛膝、鸡血藤、丹参各30克,蜈蚣1条,地龙12克,水煎内服,每天1剂,直到症状消失为止。

3、舒筋活络汤。方药组成:制乳香12克,制没药12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玄胡15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鸡血藤30克。独活12克,威灵仙15克,川牛膝15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

4、定痛汤。方药组成:鸡血藤、丝瓜络各30克,当归、牛膝、杜仲、

独活各15克,威灵仙、玄胡、地龙各12克,桂枝9克,红花、川芎各6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合为1碗,兑酒少许,分早午晚服。疼痛较剧者每天2剂。药渣加水复煎,滤取药液,趁热先熏后洗,再敷痛处,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药液洗后保留、加热后再次使用。10天为1个疗程、直至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治疗期间应避风寒及重体力,孕妇、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者禁服本方。

5、虎杖、老鹤草、牛膝各15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6、大通筋、南天竹各60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7、当归l5克、牛膝15克、白芍30克、威灵仙30克、鸡血藤30克、桂枝10克、制川、草鸟各3克、细辛3克、甘草10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8、坐骨神经痛成药方:(1)芬必得,每次服O、3克,每日3次。(2)追风透骨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3)小活络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4)大活络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

9。独活寄生汤。独活9克、熟地黄12克,茯苓9克,桑寄生9克、当归9克,杜仲(炒)9克,白芍12克,秦艽9克,牛膝9克,防风9克,川芎6克,党参9克,细辛6克,桂枝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第一次煎后口服,第二次煎后可口服、也可加大水量后外洗。

关节炎簟方:

1、鲜嫩桑枝30克。用白酒将桑技炒后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治宜除湿通络。桑枝苦、平,人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等功效。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肌肤风痒。

2、虎杖100克。将虎杖用高梁酒1斤浸泡7日,每日服小酒杯,孕妇忌服。

方解:因气虚风寒湿邪侵入血脉肌体,症见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项背拘紧,治宜益气和营,祛风利湿。虎杖苦、平,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络等功效,治风湿筋骨疼痛。

3、独活20克。用水煎服。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痛无定处。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独活辛、苦、温,人肾、膀胱经、有祛风,渗湿,散寒止痛等功效。

4、淫羊霍250克。将淫羊霍切细后,用白酒泡浸7天,适量服。

方解:因房事过度伤肾,症见腰背偻曲不能伸,下肢挛曲,腰痛遗精。治宜益肾祛邪。淫羊藿辛、甘、温,人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作用、治风湿痹痛,四肢不红,腰膝无力等。

5、柳枝2克。将柳枝研细加酌量茶叶,泡汤代茶饮。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重着,肌肤顽麻,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阴雨发作,治宜除湿,祛风逐寒。柳枝苦、寒,太阳明、厥阴经,有祛风利水,止痛消肿等功效。治风湿痹痛,气血凝滞等症。

6、白芥子15克。将白芥子、生姜同研细末贴于痛处。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遇寒更甚,得热痛减,治宜温经散寒。白芥子辛、温,入肺胃经,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可治中风不语,四肢痹痛麻木,跌扑肿痛等症。

7、木瓜根250克。将木瓜根泡白酒服,1日3次,剂量适度。

方解:因风寒湿侵入关节,经络症见关节肌肉疼痛不止,治宜祛风散寒。木瓜根酸、涩、温,入肝、脾经,有祛湿舒筋等功效治湿痹、痛痹。

8、丝瓜络500克。将丝瓜络用火炼焦,研细末,加红糖冲服,1次3克。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于筋,症见筋脉拘挛,关节疼痛等,治宜通经活络。丝瓜络甘、平,有通经络,清热化痰等功效。

关节炎验方:

1、熄风通络汤。桑枝12克,忍冬藤12克,白芍12克,草薜12克,秦艽10克,当归尾12克,蚕砂10克,稀莶草15克,薏苡仁15克,甘草1、5克。

功效: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

加减: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症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竹节㈠、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泻下蠲痹汤。猪苓6克,黄芩15克,广木香3克,厚朴15克,蜈蚣2条,黄柏6克,朴硝15克,山柰6克,小活血12克,大黄15克,全蝎3克,藿香3克,生甘草3克。

功效: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下。

主治:痹证日久化热,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色酱黄,苔黄,脉沉有力,形体壮实,用诸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方无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3、通痹灵方。桂枝10克,麻黄10克,白芍15克,防风15克,制川鸟12克,知母12克,白术15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制马钱子0、6克,蕲蛇10克,全蝎6克,川断20克,黄精15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及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及颈椎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4、乌蛇祛湿汤。破故纸5克,巴戟天5克,乌蛇肉6克,川桂枝2、4克,伸筋草10克,地龙肉6克。酒当归6克,嫩桑技15克,酒川芎3克,赤白芍各5克,桑寄生15克,节菖蒲5克,桑螵蛸6克,生银杏10枚(连皮打),炙甘草5克,虎骨胶3克(虎骨胶现多用狗骨代替)。

功效:散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周身关节肿痛,发热,十指及肘部拘挛不伸,于阴雨时发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间遗尿,苔白腻,脉沉滑。

5、通痹汤。苍术10克,漏芦10克,鸡血藤10克,矮地茶10克,汉防已10克,寻骨风10克。

功效: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之邪所致之关节疼痛。

加减:热痹加黄柏、虎杖、白石英;如伴全身高热,口苦口渴,便结尿黄者,加金银花、连翘、石膏;风寒湿痹加独活、防风、桂枝、姜黄;下肢疼痛加牛膝。

6、祛痹汤。桂枝3克,赤芍12克,威灵仙12克,忍冬藤15克,络石藤15克,生苡仁15克,乌梢蛇9克,泽兰叶12克,陈皮4、5克,川牛膝9克,红花4、5克。

功效:祛风清热,化湿通络。

主治:风湿热。症见膝关节灼热肿胀,疼痛酸楚,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

7、疏风养血通络汤。秦艽15克,羌独活各lo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生熟地各20克,川芎10克,白僵蚕10克,地龙15克,生石膏50克,黄苓15克,甘草7、5克。

功效:祛风清热,养血通络。

主治:风痹,身痛走窜不定,或肉抽痪;中风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而兼头痛、颈强,咽干口燥,恶风自汗脉滑或弦数,属血虚内热、风邪外袭者。

加减:风邪不重减二活;内热不重去石膏;腑气不通加生大黄、瓜萎;痰湿重者加半夏、苍术、胆星;气虚加黄芪;抽搐瘼-加全蝎、蜈蚣。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