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抢滩登中原
娃哈哈跨入流通 造下一个“零售新贵”?-食品产业网
未来不久,河南消费者也许就可以在娃哈哈集团(下称“娃哈哈”)旗下的购物中心里消费了。娃哈哈欲进军零售业的消息,如同一颗投进湖中的炸弹,瞬时在本不平静的零售行业掀起了巨大波澜。很多业内人士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吧?”
就此问题,记者在第一时间,独家采访了哇哈哈集团外经办负责人钟欧琳。钟欧林向记者透露说:“进军零售行业是娃哈哈集团未来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很看好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目前首家店正在就选址问题与当地政府洽谈中。”
进军童装、发展婴儿配方奶粉、保健食品,筹划进入矿产资源、高新技术领域,宗庆后带领下的娃哈哈近年来多元化的手段让人眼花缭乱,但却似乎都谈不上特别成功,而消费者印象最深的依然只有娃哈哈水系列产品。与此前一样,这次跨入零售业的举动,能让人们对娃哈哈的印象来一个全新的转变吗?
抢滩登中原
发迹于浙江的娃哈哈为何将跨入零售行业的第一步放在河南?
钟欧琳说:“江浙地区的零售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不利于娃哈哈这样的行业新手迅速长大,河南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很大。”
对当地经济颇为了解的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对宗庆后选址河南的评价给出这样的回答:“眼光独到。”
与上海、北京等发达省市相比,河南差距明显,但与中西部多数省市相比,河南在零售网点数量、人均网点面积、从业人数、新型商业业态数量等方面都在前列。截止2009年,河南全省商业网点总量达388万个,其中,城镇人均商业网点面积0.95平方米,农村人均商业网点面积0.39平方米。
宋向清说,零售业需要的货品采购、物流配送等,河南区位优势明显。据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型超市销售的商品种类,在郑州周边200公里内,可以采购到80%以上,500公里内可以采购到98%左右。而高铁和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构建,使采购时间大大缩短。
此次入豫,娃哈哈有望成为河南零售市场中的一条鲶鱼,在丰富当地零售业态的同时,也将搅起一股竞争气息。但制造业背景的短板,使娃哈哈在前期或许并不会引起河南零售界太多关注,因为与扎根已久的丹尼斯、大商等企业相比,娃哈哈仅是“小老弟”。同时,布局商丘这样一个接近四线的城市,对全省零售行业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在商丘零售业界,除上述提到的业态之外,安奇量贩、京港百货、傻子超市等也未必能给娃哈哈留下太多的“蛋糕”。远在上海的华联超市,早已将21家店分布在了商丘的各个区域,两大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也正在加紧施工,未来不久便会投入激烈的“肉搏”中。“零售行业暗礁遍布,一不小心,马失前蹄并非没有可能。”宋向清担忧。
跨行另谋略
“一个不想当厨师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如同这句拗口的话,娃哈哈的举动让业界人士对其目的猜测纷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始终持怀疑态度,他推测,娃哈哈最有可能是打算进入商业地产,和大连万达一样,运营地产的同时兼顾零售业。
钟欧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娃哈哈未来的零售物业,肯定是全部自建物业。”钟欧琳的话,似乎也证实了陈立平教授对娃哈哈谋求零售业的推测。
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零售业的意图,在于改变制造业受制于外商零售业影响的尴尬局面。”他表示,外资零售巨头早些年的过度膨胀和优势滥用,损害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都未消减,打破外商控制垄断的局面迫在眉睫。
对于宗庆后的担忧,宋向清深有体会。外资零售业巨头进驻国内各级城市后,运用其庞大的全球采购网络、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使大量民族品牌纷纷“缴械投降”,外资零售在部分城市甚至处于垄断状态,民族经济长期受制于外资控制。他认为,娃哈哈此举其实是在为民族工业探索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
陈立平分析,娃哈哈若是为打破外资垄断而进入零售业,只能说明国内的零售环境太差,营销环境恶劣,导致生产企业终端的管理费用过多,快消品生产企业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无奈中只得转投,亲自做零售。
生产企业涉足零售行业,娃哈哈并非先例。2000年,河南本土企业双汇集团重新定位,确定工业与商业并行的新战略,并筹划在全国建立1000家连锁冷鲜肉店。2001年,双汇创建84家加盟连锁店,以2.16亿元销售额进入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88位。但双汇定下的千家连锁冷鲜肉店计划,最终却没了下文。
与之相对应,娃哈哈三五年内的百家店计划在业界看来,目标有些“理想化”。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作为制造企业的娃哈哈,想利用零售渠道为自己开拓终端市场的思路很好,但其毕竟对零售业生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目标并不实际。而且,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业态组合、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等,摸索了很长时间的企业都难以做好,更何况一个“新兵”。
模式新探索
“未来娃哈哈的零售业务肯定要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去进行营运。但现在也面临不少的难题,例如,人才的问题,这肯定是我们将来拓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缺少行业经验,这都是我们竞争中的不利因素。”钟欧琳透露说。
陈立平表示,娃哈哈其实可以多向国外的零售制造业转型学习,成功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他用宜家举例说明,其既是零售业,又是制造业,在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出色,虽然国外普遍,但这种业态在国内却鲜见。饮料生产方面,曾有可口可乐开超市、燕京啤酒开超市的举动,但跟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制造业相比,还差别甚远。
对于进军零售业的未知命运,洪涛对娃哈哈提出了三条发展之路:一是自建销售渠道和网络;二是与零售商等建立产业链条关系;三是探索全产业链。但对于预知的困难,他建议要思考清楚,谨慎前行,洪涛举例,中粮集团目前就在探索全产业链模式,但成败皆有。而格力作为制造企业,在自建销售渠道后,和零售商保持着良好关系,值得娃哈哈借鉴。
作为一个老牌制造企业,娃哈哈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借助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推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娃哈哈可以趁此机会,同零售商、批发商、物流商共建配送中心,打造一条合作密切的供应链,并借助自身优势,成为主导供应链的链主,达成开放、协同、共享的跨区域合作。
钟欧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娃哈哈未来的零售物业,肯定是全部自建物业。”钟欧琳的话,似乎也证实了陈立平教授对娃哈哈谋求零售业的推测。
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零售业的意图,在于改变制造业受制于外商零售业影响的尴尬局面。”他表示,外资零售巨头早些年的过度膨胀和优势滥用,损害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都未消减,打破外商控制垄断的局面迫在眉睫。
对于宗庆后的担忧,宋向清深有体会。外资零售业巨头进驻国内各级城市后,运用其庞大的全球采购网络、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使大量民族品牌纷纷“缴械投降”,外资零售在部分城市甚至处于垄断状态,民族经济长期受制于外资控制。他认为,娃哈哈此举其实是在为民族工业探索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
陈立平分析,娃哈哈若是为打破外资垄断而进入零售业,只能说明国内的零售环境太差,营销环境恶劣,导致生产企业终端的管理费用过多,快消品生产企业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无奈中只得转投,亲自做零售。
生产企业涉足零售行业,娃哈哈并非先例。2000年,河南本土企业双汇集团重新定位,确定工业与商业并行的新战略,并筹划在全国建立1000家连锁冷鲜肉店。2001年,双汇创建84家加盟连锁店,以2.16亿元销售额进入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88位。但双汇定下的千家连锁冷鲜肉店计划,最终却没了下文。
与之相对应,娃哈哈三五年内的百家店计划在业界看来,目标有些“理想化”。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作为制造企业的娃哈哈,想利用零售渠道为自己开拓终端市场的思路很好,但其毕竟对零售业生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目标并不实际。而且,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业态组合、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等,摸索了很长时间的企业都难以做好,更何况一个“新兵”。
模式新探索
“未来娃哈哈的零售业务肯定要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去进行营运。但现在也面临不少的难题,例如,人才的问题,这肯定是我们将来拓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缺少行业经验,这都是我们竞争中的不利因素。”钟欧琳透露说。
陈立平表示,娃哈哈其实可以多向国外的零售制造业转型学习,成功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他用宜家举例说明,其既是零售业,又是制造业,在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出色,虽然国外普遍,但这种业态在国内却鲜见。饮料生产方面,曾有可口可乐开超市、燕京啤酒开超市的举动,但跟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制造业相比,还差别甚远。
对于进军零售业的未知命运,洪涛对娃哈哈提出了三条发展之路:一是自建销售渠道和网络;二是与零售商等建立产业链条关系;三是探索全产业链。但对于预知的困难,他建议要思考清楚,谨慎前行,洪涛举例,中粮集团目前就在探索全产业链模式,但成败皆有。而格力作为制造企业,在自建销售渠道后,和零售商保持着良好关系,值得娃哈哈借鉴。
作为一个老牌制造企业,娃哈哈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借助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推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娃哈哈可以趁此机会,同零售商、批发商、物流商共建配送中心,打造一条合作密切的供应链,并借助自身优势,成为主导供应链的链主,达成开放、协同、共享的跨区域合作。
就此问题,记者在第一时间,独家采访了哇哈哈集团外经办负责人钟欧琳。钟欧林向记者透露说:“进军零售行业是娃哈哈集团未来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很看好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目前首家店正在就选址问题与当地政府洽谈中。”
进军童装、发展婴儿配方奶粉、保健食品,筹划进入矿产资源、高新技术领域,宗庆后带领下的娃哈哈近年来多元化的手段让人眼花缭乱,但却似乎都谈不上特别成功,而消费者印象最深的依然只有娃哈哈水系列产品。与此前一样,这次跨入零售业的举动,能让人们对娃哈哈的印象来一个全新的转变吗?
抢滩登中原
发迹于浙江的娃哈哈为何将跨入零售行业的第一步放在河南?
钟欧琳说:“江浙地区的零售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不利于娃哈哈这样的行业新手迅速长大,河南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很大。”
对当地经济颇为了解的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对宗庆后选址河南的评价给出这样的回答:“眼光独到。”
与上海、北京等发达省市相比,河南差距明显,但与中西部多数省市相比,河南在零售网点数量、人均网点面积、从业人数、新型商业业态数量等方面都在前列。截止2009年,河南全省商业网点总量达388万个,其中,城镇人均商业网点面积0.95平方米,农村人均商业网点面积0.39平方米。
宋向清说,零售业需要的货品采购、物流配送等,河南区位优势明显。据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型超市销售的商品种类,在郑州周边200公里内,可以采购到80%以上,500公里内可以采购到98%左右。而高铁和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构建,使采购时间大大缩短。
此次入豫,娃哈哈有望成为河南零售市场中的一条鲶鱼,在丰富当地零售业态的同时,也将搅起一股竞争气息。但制造业背景的短板,使娃哈哈在前期或许并不会引起河南零售界太多关注,因为与扎根已久的丹尼斯、大商等企业相比,娃哈哈仅是“小老弟”。同时,布局商丘这样一个接近四线的城市,对全省零售行业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在商丘零售业界,除上述提到的业态之外,安奇量贩、京港百货、傻子超市等也未必能给娃哈哈留下太多的“蛋糕”。远在上海的华联超市,早已将21家店分布在了商丘的各个区域,两大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也正在加紧施工,未来不久便会投入激烈的“肉搏”中。“零售行业暗礁遍布,一不小心,马失前蹄并非没有可能。”宋向清担忧。
跨行另谋略
“一个不想当厨师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如同这句拗口的话,娃哈哈的举动让业界人士对其目的猜测纷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始终持怀疑态度,他推测,娃哈哈最有可能是打算进入商业地产,和大连万达一样,运营地产的同时兼顾零售业。
钟欧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娃哈哈未来的零售物业,肯定是全部自建物业。”钟欧琳的话,似乎也证实了陈立平教授对娃哈哈谋求零售业的推测。
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零售业的意图,在于改变制造业受制于外商零售业影响的尴尬局面。”他表示,外资零售巨头早些年的过度膨胀和优势滥用,损害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都未消减,打破外商控制垄断的局面迫在眉睫。
对于宗庆后的担忧,宋向清深有体会。外资零售业巨头进驻国内各级城市后,运用其庞大的全球采购网络、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使大量民族品牌纷纷“缴械投降”,外资零售在部分城市甚至处于垄断状态,民族经济长期受制于外资控制。他认为,娃哈哈此举其实是在为民族工业探索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
陈立平分析,娃哈哈若是为打破外资垄断而进入零售业,只能说明国内的零售环境太差,营销环境恶劣,导致生产企业终端的管理费用过多,快消品生产企业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无奈中只得转投,亲自做零售。
生产企业涉足零售行业,娃哈哈并非先例。2000年,河南本土企业双汇集团重新定位,确定工业与商业并行的新战略,并筹划在全国建立1000家连锁冷鲜肉店。2001年,双汇创建84家加盟连锁店,以2.16亿元销售额进入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88位。但双汇定下的千家连锁冷鲜肉店计划,最终却没了下文。
与之相对应,娃哈哈三五年内的百家店计划在业界看来,目标有些“理想化”。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作为制造企业的娃哈哈,想利用零售渠道为自己开拓终端市场的思路很好,但其毕竟对零售业生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目标并不实际。而且,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业态组合、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等,摸索了很长时间的企业都难以做好,更何况一个“新兵”。
模式新探索
“未来娃哈哈的零售业务肯定要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去进行营运。但现在也面临不少的难题,例如,人才的问题,这肯定是我们将来拓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缺少行业经验,这都是我们竞争中的不利因素。”钟欧琳透露说。
陈立平表示,娃哈哈其实可以多向国外的零售制造业转型学习,成功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他用宜家举例说明,其既是零售业,又是制造业,在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出色,虽然国外普遍,但这种业态在国内却鲜见。饮料生产方面,曾有可口可乐开超市、燕京啤酒开超市的举动,但跟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制造业相比,还差别甚远。
对于进军零售业的未知命运,洪涛对娃哈哈提出了三条发展之路:一是自建销售渠道和网络;二是与零售商等建立产业链条关系;三是探索全产业链。但对于预知的困难,他建议要思考清楚,谨慎前行,洪涛举例,中粮集团目前就在探索全产业链模式,但成败皆有。而格力作为制造企业,在自建销售渠道后,和零售商保持着良好关系,值得娃哈哈借鉴。
作为一个老牌制造企业,娃哈哈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借助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推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娃哈哈可以趁此机会,同零售商、批发商、物流商共建配送中心,打造一条合作密切的供应链,并借助自身优势,成为主导供应链的链主,达成开放、协同、共享的跨区域合作。
钟欧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娃哈哈未来的零售物业,肯定是全部自建物业。”钟欧琳的话,似乎也证实了陈立平教授对娃哈哈谋求零售业的推测。
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零售业的意图,在于改变制造业受制于外商零售业影响的尴尬局面。”他表示,外资零售巨头早些年的过度膨胀和优势滥用,损害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都未消减,打破外商控制垄断的局面迫在眉睫。
对于宗庆后的担忧,宋向清深有体会。外资零售业巨头进驻国内各级城市后,运用其庞大的全球采购网络、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使大量民族品牌纷纷“缴械投降”,外资零售在部分城市甚至处于垄断状态,民族经济长期受制于外资控制。他认为,娃哈哈此举其实是在为民族工业探索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
陈立平分析,娃哈哈若是为打破外资垄断而进入零售业,只能说明国内的零售环境太差,营销环境恶劣,导致生产企业终端的管理费用过多,快消品生产企业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无奈中只得转投,亲自做零售。
生产企业涉足零售行业,娃哈哈并非先例。2000年,河南本土企业双汇集团重新定位,确定工业与商业并行的新战略,并筹划在全国建立1000家连锁冷鲜肉店。2001年,双汇创建84家加盟连锁店,以2.16亿元销售额进入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88位。但双汇定下的千家连锁冷鲜肉店计划,最终却没了下文。
与之相对应,娃哈哈三五年内的百家店计划在业界看来,目标有些“理想化”。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作为制造企业的娃哈哈,想利用零售渠道为自己开拓终端市场的思路很好,但其毕竟对零售业生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目标并不实际。而且,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业态组合、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等,摸索了很长时间的企业都难以做好,更何况一个“新兵”。
模式新探索
“未来娃哈哈的零售业务肯定要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去进行营运。但现在也面临不少的难题,例如,人才的问题,这肯定是我们将来拓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缺少行业经验,这都是我们竞争中的不利因素。”钟欧琳透露说。
陈立平表示,娃哈哈其实可以多向国外的零售制造业转型学习,成功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他用宜家举例说明,其既是零售业,又是制造业,在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出色,虽然国外普遍,但这种业态在国内却鲜见。饮料生产方面,曾有可口可乐开超市、燕京啤酒开超市的举动,但跟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制造业相比,还差别甚远。
对于进军零售业的未知命运,洪涛对娃哈哈提出了三条发展之路:一是自建销售渠道和网络;二是与零售商等建立产业链条关系;三是探索全产业链。但对于预知的困难,他建议要思考清楚,谨慎前行,洪涛举例,中粮集团目前就在探索全产业链模式,但成败皆有。而格力作为制造企业,在自建销售渠道后,和零售商保持着良好关系,值得娃哈哈借鉴。
作为一个老牌制造企业,娃哈哈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借助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推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娃哈哈可以趁此机会,同零售商、批发商、物流商共建配送中心,打造一条合作密切的供应链,并借助自身优势,成为主导供应链的链主,达成开放、协同、共享的跨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