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全面提升中央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
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目标和定位。对石油石化行业来说,眼下这五年,是由大变强的关键期,国际化步伐进一步提速。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高层交叉互换,颇有深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政府这样做自然有其好处,因为首先同行了解同行的情况,而同行中的不同国企发展各有侧重和优势,高层调换能使得企业更协调发展。
他看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未来肯定是要成为全产业链能源巨头的。傅成玉有着丰富的上游勘探以及海外并购经验,而这正是中国石化的“短板”。在傅成玉的率领下,中海油进行了不少大型海外并购。傅成玉的这些经验将给中石化很大帮助。
在中国石化总部生产调度中心,站在近百平方米的屏幕墙前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石化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主要生产基地的运转情况,能看到运载着中国石化原油的大型油轮在海上的航行路线。
应该说,苏树林交到傅成玉手中的中国石化,在国际化经营上是有底子的。这些年来,由于受上游资源不足的掣肘,中国石化一直想方设法弥补“短板”,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权益油产量连年跃升。
过去五年,中国石化成功收购Addax公司和加拿大Syncrude油砂、安哥拉油气区块、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公司、Repsol巴西公司部分权益等一批油气资源项目,初步完成在全球战略油气区的布局,形成非洲、中东、南美、南亚太、俄罗斯——中亚、加拿大等六大油气生产基地等。
一个个国际化大手笔,折射着中国石化国际化经营的缩影。2008年,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叙利亚国家石油总公司成立联合体,收购了加拿大一家公司位于叙利亚东北部的两个油田。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现任中国石化——叙利亚联合作业公司董事会主席巴夏先生兴奋地说:“中国石化成功收购,我们很高兴。这个公司发展前景变好了!中石化在叙利亚人员非常坦诚、敬业。没有大家的精诚合作,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大的成就。”
这样的评价来之不易,见证了中石化国际化水平,非一朝一夕所为,冥冥之中仿佛埋下了一个伏笔。伴随着傅成玉的到来,中石化的国际化将有条件、有能力再上新台阶,跻身国际化能源公司前列。
至于傅成玉的国际化优势,外界早已耳熟能详。他非常擅长西方化的经营方式,为中海油国际化立下汗马功劳。2007年开始,中海油一直是《财富》“全球500强”的常客。2010年,中海油排名第252位,比2007年上升了217位。
几年前,有一次记者提问:“今后中海油收购方向是什么?”傅成玉朗声大笑:“哪里有机会,中海油就往哪里去。”想必,这番豪言壮语,对中石化也同样适用。
纵观这十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头一直在准备,准备走上一条国际化之路。什么是国际化之路,它绝不仅仅是在国外有一些油田和炼厂等生意,有一些外国员工在为他们工作,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示:“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必须把着力点始终放在做强做优、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核心竞争力上,通过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和谐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央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