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企业动态 > 企业人物 >

企业人物

宋志平:同时担任两家央企的董事长

www.chinasoe.com.cn 2011-05-13 13:43 企业人物
不久前,宋志平访问了一家总部在瑞士的世界500强公司,12个董事包括董事长全部是外部董事,而且这名董事长同
  不久前,宋志平访问了一家总部在瑞士的世界500强公司,12个董事包括董事长全部是外部董事,而且这名董事长同时任欧洲三家大企业的外部董事长。这对同时担任两家央企董事长的宋志平来说,不无感触。

  在他看来,国务院国资委现在搞董事会试点,引入外部董事是特色,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以前国企搞董事会还是内部人控制。外部董事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状况。

  宋志平身份有点特殊。2009年9月,作为外部董事,宋志平接掌了国药集团董事长。在央企现在的领导人中,同时担任两家央企的董事长,他是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的。

  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姜志刚表示,宋志平作为中国建材集团在职董事长,同时任国药集团外部董事长,是国资委董事会试点工作的一件大事。同时,这也是制度创新,是国资委开展董事会试点工作的又一新的探索。

  在国资委董事会试点工作方面,从2005年宝钢等首批7家企业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董事会试点,到苗耕书任中外运外部董事长等4户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试点,再到宋志平任国药集团外部董事长,都是标志性事件。由在职的央企领导担任外部董事长,是国资委建立职业董事、董事长队伍的尝试。

  曾担任过央企独立董事、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认为,在央企董事会试点中,目前有两种模式的运行,看起来是比较有效的。

  第一种是外部董事长模式,如中外运和国药等。董事长是外部的,不参与实际运营,只在大的决策上带领董事会一批人帮公司把关,这样无形中帮助了决策者在保持决策效率的同时增大了决策视野。

  进入董事会的外部董事很多是央企过去退下来的老领导,看问题都有自己的判断。他们了解国企,知道国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同时,其多年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也给决策者起到警示作用。

  外部董事里还有一些人来自海外机构,这些人可以帮助决策者建立更宽的国际视野。这样,外部董事长模式就起到了对公司事前、事中决策的制衡作用,加上监事会的事后审查,整个公司的治理有很大的改善。

  第二种就是以宝钢为代表的模式。宝钢是内部董事长,但他的外部董事阵容很强:李庆言(新加坡航空公司主席)、冯国经(香港利丰集团董事会主席)、吴耀文(中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大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这样一个很强的董事会配备,形成了全新的宝钢决策机制。尽管董事长徐乐江是内部人,但他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来说有代表性和特点的制衡结构,既保证了效率,又保证了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利益平衡。

  2005年10月,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宝钢依照《公司法》已改建为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宝钢的5位外部董事已全部到位。这是中央企业中第一家外部董事全部到位且超过半数的董事会。

  当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革命性的变革,非常轰动。后来,宝钢的样本被不少央企学习,包括中国建材、国药等,董事会半数以上是外部董事。

  其实,西方国家的公司,外部董事超过执行董事席位的,并不罕见。以可口可乐为例,13位董事只有一位是执行董事,那就是CEO,其他12个都是独立董事。试想,如果朝着这样方向发展,央企机制体制可能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