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行情 > 茶类 >

茶类

蒲江茶战略“三基地一轴心”壮大茶产业

成都日报 2011-11-07 11:03 茶类
大气的天府茗门牌坊、川西民居的雀舌长廊、现代化的茶叶企业,川西茶叶交易中心里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

 大气的天府茗门牌坊、川西民居的雀舌长廊、现代化的茶叶企业,川西茶叶交易中心里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已经让蒲江成佳“中国西部茶都”的面貌日渐清晰,更令人欣喜的是,设施配套齐全的成佳场镇,被森林和乡野间连绵不绝的茶垄所环绕,俨然一个风景宜人,产业兴旺的田园小城镇呈现在世人面前。就在10月31日,这个漂亮的城镇首个完成了成都市一般场镇改造的现场综合验收,成佳不仅依托茶产业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联动,致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发展模式,而且使城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城镇化率达到68%。这个我市西部最偏远的乡镇今天所展现的喜人景象,折射出的是蒲江近年来在“三基地一轴心”战略引领下从产业发展到城市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生动缩影。
    产业变化篇

    做生态产业大文章 获三次产业互动大效益

   “依托生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要更好地保护生态,并实现富民增收,我们必须选择能实现这种‘良性循环’的产业和模式。”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如是说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和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以生态宜居城市为轴心”,这个被简称为“三基地一轴心”的战略,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确立的,成为蒲江构建生态经济、绿色产业的蓝图。

    今天,“三基地一轴心”发展战略早已植根于蒲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战略引领下,蒲江做大了生态文章,做强了生态产业。

    据施跃华介绍,目前在蒲江的GDP中,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贡献已约占70%;从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劳动力已约占70%;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收入已达70%左右,农业已成为了蒲江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构筑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蒲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按照科技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方式,推进以优质茶叶、水果、生猪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及生态观光农业带建设,建设了全国最先进的猕猴桃包装储运基地,建成了西部首个中央储备肉冷库,在寿安工业区打造川西畜产品加工集群,集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加工、包装、储运、检测综合配套的农副产品现代物流中心,打造西部最大的生猪产业一体化基地。在成佳镇建设茶叶展示、交易、仓储等多功能的川西南茶叶交易市场,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绿茶物流体系。成功创建“全国茶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蒲江雀舌”为代表的名优绿茶产业集群、全国高端猕猴桃生产基地和优质生猪产业基地。

    蒲江先后被命名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全省“三农样板县”,荣获“中国绿茶之乡”称号。

    构造绿色生态工业体系

    一流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精良的传统工艺,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就是蒲江建设以休闲保健食品和轻工制造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真实写照。

    蒲江工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蒲江产业竞争力。

    依托本地柑橘、茶叶、药材资源,蒲江天然产物提取产业发展迅猛,蒲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天然芸苔素生产基地。据统计,该县规模以上天然产物企业有新朝阳、华高生物、伟晖生物等11家,主要产品有天然芸苔素、天然蜂胶、破壁花粉、茶多酚、红景天提取物等近百种产品。

    蒲江工业发展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创新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的“产城一体”模式,在寿安跃然而出。日前,投资3500万欧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正式入驻;天龙材料等12个总投资16亿元的包装印务项目成功落地;寿安新城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预计3—5年后,寿安新城将形成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规模,建成“产业聚集、城市繁荣、群众安居乐业”的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镇样板和全市首个绿色低碳示范镇。

    旅游资源成为打开高端服务业的钥匙

    依托龙门山生态旅游功能区定位,以高质量的规划为保障,优越的生态资源为载体,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开发商,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运动体验等生态旅游产业,实现绿色经济更大突破。蒲江正在打造以湖泊度假、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体育健身、景观农业为代表的旅游品牌。

    依托“三湖一阁”为主的核心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和西来古镇开发,已引进了花样年生态旅游园区、保利石象湖乡村俱乐部、大连海昌田园旅游度假区,文旅西来天府古镇开发建设等生态旅游项目。一手抓高端旅游产品,打造集运动体验、休闲度假、会议会展为一体的服务全国、面向海外的高端休闲度假基地,一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一三产业互动,加快成都乡村旅游标志地和成都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

    一二三产业互动 推进蒲江跨越发展

    有了可提供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整体打造农业完整产业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蒲江以农业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建设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在县城工业区初步建成了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在寿安工业区初步建成了川西畜产品加工基地,在成佳茶叶加工区初步建成了以“蒲江雀舌”为主的绿茶加工企业集群,构建出了“标准化基地+精深加工+现代市场营销+现代物流”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三产业深度互动,农民转型为旅游从业者。蒲江县依托建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带,把茶叶、猕猴桃、柑橘、樱桃等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了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把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镇建成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专业村镇,把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农业文化传承与创意作为了拓展农业功能、拉长农业产业链的新举措,使一产业与三产业、农村与城市紧密结合了起来。

    同时蒲江县大力推进以一三产业互动为特色的全域乡村创意旅游,不仅策划推出了果树认养、农田包种、房屋租住等农事体验度假活动,然后通过积极举办采茶节、樱桃节、蒲江雀舌茶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节等节会活动,把市场搬到了田间地头,把生态农产品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

    蒲江农民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都能获取收益,实现了兴产业,富百姓,强县城的共赢发展局面。

    城市变化篇

    构建田园乡村与现代城市高度融合的生态宜居之城

    蒲江县按照国际化视野,把整个县域当作一个城市来打造,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为蒲江跨越式发展的总指挥,施跃华对未来蒲江曾有这样的强调,蒲江的山水、生态和田园本底是蒲江跨越式发展的最大的资本,蒲江构建新型城乡形态要走出一条蒲江独有的绿色、田园、健康之路。

    蒲江在城乡形态的构建中,强化自然生态格局在产业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凸显“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全域生态化”的特色。把县城和中心镇作为二三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区,把中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把河流细沟作为生态走廊,把城乡道路作为景观通道,把原始林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城市公园作为基本生态板块,使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有机融合、城市绿地系统与乡村生态农地系统渗透融合,初步构建起“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镇体系。

    乡村,早已不是偏远和落后的注脚,如今在蒲江大地上,一个个风景如画的乡村图景就如绿色田园上的颗颗明珠熠熠生辉。3年前,大兴镇米锅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市级贫困村,用村民的话说是“穷得没法说”。然而如今的米锅犹如破茧成蝶。一栋栋乡村“别墅”、一条条阡陌交通、一片片茶海绿波,如入画境。现在蒲江像这样的农村新型社区比比皆是,西来的白马新村、复兴的陈坝社区、成佳的同心家园……以后蒲江住进新型社区的农民会越来越多。一个个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新农村聚居点,既是一场大地景观美化运动,更是一次涉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农村社会深刻革命。

    以大小五面山麓为边缘,以蜿蜒的临溪河与笔直的寿卧路为纽带,串联复兴、西来、寿安三个乡镇的长25公里、宽约3公里的河谷地带,未来将是西部最美的田园河谷:河谷之间是绵延起伏的万亩猕猴桃、花卉、蔬菜等现代农业基地,粉墙黛瓦的乡村酒店掩映在川西林盘之中。工业新城寿安,翰墨古镇西来,中国绿茶第一乡成佳,中华猕猴桃之乡复兴,湖泊度假小镇朝阳湖,白云深处的风景区小镇白云……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强劲产业支撑的小城镇正在快速成长。

    田园城市为蒲江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轨道交通为蒲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未来的蒲江新城将集中体现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的人性化、环境田园化等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的最新理念。未来的蒲江,不仅是一座现代新城、信息化的新城,更是一座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汇聚的新城。

    蒲江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以及覆盖县域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养生地”等称号。生态宜居之城的目标正在渐行渐近。

    县长访谈:“三基地一轴心”战略引领蒲江跨越发展

    蒲江县县长刘兵

    产业联系决定城乡联系,只有协调好城乡产业关系,才能从内涵上和根本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蒲江“三基地一轴心”建设,创新了“以农为基、工贸兴农、一二三产业互动共促”的发展新机制,构建了三次产业深度联动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低碳生态加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的生态经济新格局,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不仅使农民有了持续稳定增收保证,还有效破解了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蒲江坚持集约利用资源和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一三产业互动,拓宽了“现代食品和轻工制造业基地”产品市场,注入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活力。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农业为依托、农村为空间、农民为主体、城市居民为客源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格局,“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需要,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仅为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