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油脂短期调整 长期牛市仍可期10-11-03

食品商务网 2010-11-03 16:10 油料类
国际豆类商品的上扬,有大豆玉米争地的供应面因素影响,也有中国持续超量进口的需求面因素支撑,资金面又得
 国际豆类商品的上扬,有大豆玉米争地的供应面因素影响,也有中国持续超量进口的需求面因素支撑,资金面又得到美国宽松量化货币政策的助推,三种因素叠加导致了油脂价格暴涨。

    目前美国农业部已停止报告本国大豆的优良率,美国大豆已经成熟并进入收割。最后一次报告的大豆优良率为64%,这是最近五年的第二高水平,美国大豆直到收获前都没遇到太大的问题。收割方面,截止到10月24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91%,五年均值为72%,是过去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本年度美国大豆的生产已经尘埃落定,大致预计美国大豆单产在44.5蒲式耳/英亩,这是一个创纪录的单产;二是下一步市场的目光将转向需求端。

    从美国大豆周销售报告看出,无论是大豆还是豆油,如果剔除了中国进口的增量,全美销售同比是减少的,所以应从中国进口能否持续来判断美盘后期上涨是否能得以延续。从目前的情况看,造成中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前期中国停止从阿根廷进口豆油,使得国内必须从美国增加进口大豆和豆油来满足国内油脂需求,同时棕榈油、菜籽油的进口量也在增加。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豆库存转移。由于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人民币处在长期的升值通道当中,以外商为代表的大豆进口商,低成本获得美元之后,从美国采购大豆,转化为中国大豆库存,这样既可以满足后期生产需求,同时可以享受人民币升值收益。大量的进口导致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进口商点价之后,即在CBOT市场或在国内大连期货市场进行传统的卖出套保,在套保单的保护下,理论上进口商可以无限量进口,只要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之间有盈利价差。

    通过对2006年8月与2010年8月世界大豆库存状况对比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最明显的变动是大量的大豆库存由美国向中国的转移。2006年度,美国大豆当年的转结库存为1224万吨,中国为325万吨,而今年美国大豆转结库存下降到980万吨,中国则上升到1345万吨。虽然这两年两国库存之和相当,但两国的库存水平大反转。这些大豆库存虽然名义被记入了中国大豆库存,但由于这些库存实际上是进口商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投机,根本形成不了国内的有效供应,国家也无法对此进行调控。因此,出现了进口量越大,库存垄断集中度越高,国内供应反而越紧张的怪圈。

    目前支撑中国大量进口的两个因素都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是我国已经开始恢复阿根廷豆油的进口,这使得美豆或美豆油进口的迫切性有所下降。二是国家开始逐步释放国储库存,同时加大对国内商品市场投机的监控。在全世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目前国内油脂价格的调控重点不再是增加供应或者抑制需求,而是控制国内外比价关系,只要内弱外强的局面得以维持,就会抑制进口投机,那么CBOT的价格虚火也会自然消退。

    从美国的大豆压榨报告可以看出,美国的豆粕和豆油消费并不乐观,美豆供应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如果未来中国进口虚高的需求消退,那么豆类市场将出现一波调整行情。但从更长期看,由于国际上二次“量化宽松”的政策风潮正在涌动,各国政府在面对各自不断恶化的经济数据,欲采取第二轮的经济刺激政策,这极有可能导致新一轮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增大,而农产品因估值过低受资金关注,那么此次回调也许就是农产品牛市真正爆发之前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