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蔬菜批零与直销成本调查
批零模式:层层加价末端畸高
江苏省常州市凌家塘市场是该地区主要的蔬菜集散地。该市场以外地客菜批发为主,因此,本次调查选取黄瓜、西红柿、包菜3个客菜品种,以凌家塘批发市场为中点,向前延伸连续追踪3天、每品种3户进场经营户的进销价格及成本。同时,调查向后延伸追踪调查清潭、中山门、五益3个不同区域农贸市场,共9个经营户的蔬菜运营成本及价格走势。其中农贸市场蔬菜零售成本为每摊位各类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
用手机随时随地轻松炒股!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会后悔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本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蔬菜种植成本是推动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销售终端的加价。蔬菜产销供应链之间多个环节层层加码导致的流通成本高企现象不容忽视。
从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凌家塘批发市场进销批零加价一般在10%左右,本次调查的黄瓜、西红柿、包菜批零加价率分别为10.1%、17.6%和0,三品种平均加价率为9.2%。其中:包菜因今年遭遇市场供过于求的大年,故价格虽较四、五月份有所回升,但始终处于低位徘徊,直接导致了其批零直接差价为“0”的尴尬。但至末端销售环节的农贸市场,加价水平明显畸高,批零加价率(批零差价/批发价)分别高达141%、150%和294%,平均加价率为195%;末端加价水平占蔬菜最终零售价的一大半,占比分别为58.50%、60.00%、74.62%。数据说明,市民“菜篮子”负担的实际菜价平均一般在凌家塘批发价的2~3倍之间。
本次调查发现,在蔬菜成本结构方面,呈现出“层层加码、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本次调查仅跟踪凌家塘进场前一道环节价格构成,未追溯至原产地。因此以凌家塘批发前收购、批发及农贸市场零售三环节累计费用来看,收购至批发的流通成本不低,其中尤其运输成本高企,占蔬菜末端零售价的10%左右,为收购价格的50%左右;凌家塘批发市场规模大、收费少、以量取胜,该环节流通成本较低,占比仅为2%左右;农贸市场流通成本最高,占比达12.24%,其中:按各费目占比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摊位等管理费、运输成本、蔬菜损耗,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菜价有所影响。
在收益状况方面,根据本次调查并结合省内其他地方调查数据,蔬菜从产至销的整个流通过程利益分成呈现“逐级放大、呈现金字塔形状”,尤其末端现金收益(现金收益中包含人工成本在内)高高在上、独占鳌头。本次调查所得的批零两道环节的现金收益悬殊大,末端呈急剧放大态势。三品种在批发环节的平均现金收益为0.044元/斤,占比仅为1.77%;而零售环节为0.99元/斤,占比高达52.13%,是批发环节的29倍。按农贸市场平均每摊位每天销售蔬菜200斤测算,每天现金收益200元左右,月现金收益在6000元左右。
直销模式:流通环节少,优质优价
在对直销模式的调查中,我们选取了黄瓜、西红柿两个地产菜品种,两蔬菜种植基地-龙潭湖与菜大姐农业公司,并分别选择两公司开设的直销门店、进超市直销点各1家进行全程追踪调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两公司直销门店均为今年新开门店,销售规模尚不大,故末端分摊成本也不低;但由于少中间流通环节,且为自产蔬菜,故价格、收益自控调节能力强,有实现优质、优价销售的空间,不仅有利于激活传统农贸市场竞争活力,也有助于缓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同时并存的怪象。
分析直销模式的成本结构后可以发现,直销门店与批零销售成本相近、进超市直销成本较高些。鉴于直销模式依托的均为规模化蔬菜种植,故其种植成本趋于合理化,相比批发市场的进场收购成本,明显低得多。如每斤黄瓜直销种植成本为0.37元,而批发市场进场成本为0.75元,翻了整1倍多;每斤西红柿直销种植成本为0.45元,而批发市场进场成本为0.85元,增幅也近90%。在销售环节,直销成本均高于传统批零销售成本,其中,进驻超市直销成本又要高于直销门店成本。上述两品种每500克在直销门店、超市直销点、批零销售的平均销售成本分别0.605、0.93、0.275元。差距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由于直销门店均为新开张,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故分摊至蔬菜上的单位成本较高;其次,农企与超市对接成本目前还相对较高(本调查所指农超对接是指由农企进驻超市设点自行销售的模式)。由于农超对接合作中,蔬菜进场的运输、人力、损耗、资金、水电、税金等费用一般都由进场农企承担,超市方按销售额提成,几乎不发生直接成本。因而带来进场农企销售成本高企不下。综合种植(或进场收购)与销售两环节成本,直销门店总成本略低于批零销售总成本,但进超市直销总成本还处于较高水平。
黄瓜、西红柿在两公司直销门店、超市直销点的现金收益率(现金收益在零售价格中的占比)平均为30.83%,而批零销售模式下批发、零售两环节合计现金收益率平均在52%。又因直销的价格基准水平较批零的低许多,因而直销模式下的利润空间不算高,相对较为合理,既保证农民这头有一定的合理回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民“菜篮子”的负担。若后市随着政策的引导、公司经营规模化的推进和平价直销店品牌的树立,带动蔬菜销量的上升,也必定会促进成本的进一步摊薄,直销店在维护蔬菜“平价”销售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释放其利润空间,从而为长期运作提供支撑。
批零与直销:孰优孰劣?
批零模式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交易灵活的便民性上。自2007年以来,在常州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政策扶持下,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103个菜市场经过提升改造后环境商场化、设施人性化,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在传统的蔬菜市场上,产品丰富、新鲜,利于蔬菜的保供和市场的稳定。食品卫生安全性也是有所保障的。目前,在批零市场均配有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实行进场交易农副产品抽检制度,使市民“菜篮子”安全性有了基本保障。
但是,此次调查也发现,农贸市场在“最后一公里”加价过高,不利于减轻市民“菜篮子”负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农贸市场竞争性不充分,不利于蔬菜价格的合理回归。由于菜场区域分布性特点,在实践中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垄断性,不仅市场之间缺乏适度竞争,市场内部经营主之间也缺乏适度竞争。市场管理、经营各方都不是太赞成引入竞争,市场内经营主排斥竞争的实例常有发生。二是蔬菜经营的人工成本内涵广、费用高。由于蔬菜特定的销售模式,买菜活确是很辛苦,从事批零销售的多为外地以家庭结构为主的小商小贩,故其加算在菜价中的人工费用不仅仅是本人的人工成本,还意味着一家老小在城市的吃、住、行,包括孩子的教育等全部的生活成本及积累,故核摊到菜价中的单位成本自然非一般的水平。三是农贸市场经营公益性不强,摊位等管理费上涨压力大,也影响到菜价的走势。
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的蔬菜营销模式,直销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通环节,克服批零模式的上述弊端。由于本次调查的是本地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连通市民的直销,中间没有任何流通环节,故运输等流通成本大大降低。鉴于上述低成本的支撑,同时蔬菜基地在直销初始阶段,出于对树立品牌、拓展市场考虑,价格定位也会较为适中合理,这些都为低于市场均价的平价直销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根据今年9月1日施行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规定,能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责任追溯制度的只能是由蔬菜专业种植基地来试行,故直销公司对蔬菜安全性的把握上,已从低水平的安全向无公害、绿色甚至有机蔬菜方向发展,这是其他小规模种植户或散种农民所无法比拟的。因而更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直销蔬菜品质及安全性要明显优于批零销售的蔬菜,使市民吃上“安全菜”过渡到吃上“满意菜”。
目前,直销门店起步晚,规模小,单位成本还比较高。本次调查的直销门店均为今年刚开设,市场熟知程度还不高,市场销售份额偏低,尚未形成规模化的销售效应;加上门店租金贵、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因而在当前起步阶段分摊到蔬菜上的单位成本较高,蔬菜种植基地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发展后劲压力很大。二是进驻超市直销成本也不低,有碍农企进超市积极性。由于农企进驻超市时,处于销售末端的超市话语权较强,超市净收益、零风险,相反进场农企成本偏高、承担所有经营风险。因而,农企进驻超市的意愿不强,影响到农超对接的推广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