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蔬菜直通车一直开进百姓心坎里
2011年10月15日,武汉市首批蔬菜直通车,载着庄稼地里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从田头直接开进百步亭小区和常
2011年10月15日,武汉市首批蔬菜直通车,载着庄稼地里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从田头直接开进百步亭小区和常青花园(10月16日《楚天都市报》)。
省掉了批发、集贸环节,在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武汉引进企业开展蔬菜直销,能让市民菜篮子得实惠。
为何“卖菜难买菜贵”
15日上午,记者在百步亭社区蔬菜直通点看到,5台直通车满载20多种新鲜蔬菜,不少附近居民表示,这些蔬菜看相好,卖得还比周围便宜。
家住牛皮岭的刘婆婆则不停询问“老农民”公司能否到他们社区设点,她说,汉口花园三期、四期住户买菜十分困难,自己买次菜像赶集——先搭568路到杨汊湖集贸市场,再走一站路到姑嫂树去,“因为那里的便宜些”,她感叹,现在买菜,不仅不方便,还比以前贵许多。
这些年,市民买菜的最大变化,就是流动菜摊逐渐被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所取代。随着城市扩张,许多城市周边的耕地被占,蔬菜种植推移到更远的地方,因此我们很难看到进城卖菜的农民。当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下降,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种植户—产地商贩—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已经数倍于产地价——有调查显示,每个环节要加价25%左右。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传统菜场消失,新建商业网点追逐利润改卖更赚钱的商品,由于蔬菜零售网点相对较少,竞争不充分,造成零售环节随意加价,因此“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
降低流通成本有多种方式
小小的菜篮子,沉甸甸的民生。蔬菜直通车通过人为压缩流通环节,从而降低流通成本,缓解了买菜贵,但短期内这种方式难以覆盖所有市场,所以,目前蔬菜流通依然依赖现有模式。可是,无法人为压缩流通环节,并不意味着不能通过其他方式降低流通成本。
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后一公里”亦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那些单价较低的“大路菜”,物流成本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菜农没有盈利空间,商贩也不太愿意收购,最终形成挤出效应,导致城市居民没有低价菜可买,加重生活负担。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北京市对大白菜、圆白菜、芹菜三种蔬菜免收进场费,一下子可以降低25%的成本。可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税费,有很大缩减空间。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多建设公益性批发、零售市场,减轻零售终端负担,就能让更多百姓吃上平价菜。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配送体系,改进储藏技术,减少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有助于降低农产品价格。
走出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圈
毋庸讳言,蔬菜市场价格多变,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的条件下,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常因市场信息误导盲目生产,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一方面是菜贵伤民,一方面却是菜贱伤农。
对此,城市应积极发展近郊蔬菜生产,推动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特别是通过产销衔接,将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多变的农产品大市场对接起来,提高农民议价能力,更好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
无论是鼓励“农超对接”,还是允许一条扁担两个篮筐的菜摊临时卖菜,只要本着服务菜农和市民的原则,坚持为百姓菜篮子减负,这一批批的“蔬菜直通车”也就直接开进百姓心坎里。
省掉了批发、集贸环节,在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武汉引进企业开展蔬菜直销,能让市民菜篮子得实惠。
为何“卖菜难买菜贵”
15日上午,记者在百步亭社区蔬菜直通点看到,5台直通车满载20多种新鲜蔬菜,不少附近居民表示,这些蔬菜看相好,卖得还比周围便宜。
家住牛皮岭的刘婆婆则不停询问“老农民”公司能否到他们社区设点,她说,汉口花园三期、四期住户买菜十分困难,自己买次菜像赶集——先搭568路到杨汊湖集贸市场,再走一站路到姑嫂树去,“因为那里的便宜些”,她感叹,现在买菜,不仅不方便,还比以前贵许多。
这些年,市民买菜的最大变化,就是流动菜摊逐渐被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所取代。随着城市扩张,许多城市周边的耕地被占,蔬菜种植推移到更远的地方,因此我们很难看到进城卖菜的农民。当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下降,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种植户—产地商贩—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已经数倍于产地价——有调查显示,每个环节要加价25%左右。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传统菜场消失,新建商业网点追逐利润改卖更赚钱的商品,由于蔬菜零售网点相对较少,竞争不充分,造成零售环节随意加价,因此“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
降低流通成本有多种方式
小小的菜篮子,沉甸甸的民生。蔬菜直通车通过人为压缩流通环节,从而降低流通成本,缓解了买菜贵,但短期内这种方式难以覆盖所有市场,所以,目前蔬菜流通依然依赖现有模式。可是,无法人为压缩流通环节,并不意味着不能通过其他方式降低流通成本。
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后一公里”亦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那些单价较低的“大路菜”,物流成本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菜农没有盈利空间,商贩也不太愿意收购,最终形成挤出效应,导致城市居民没有低价菜可买,加重生活负担。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北京市对大白菜、圆白菜、芹菜三种蔬菜免收进场费,一下子可以降低25%的成本。可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税费,有很大缩减空间。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多建设公益性批发、零售市场,减轻零售终端负担,就能让更多百姓吃上平价菜。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配送体系,改进储藏技术,减少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有助于降低农产品价格。
走出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圈
毋庸讳言,蔬菜市场价格多变,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的条件下,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常因市场信息误导盲目生产,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一方面是菜贵伤民,一方面却是菜贱伤农。
对此,城市应积极发展近郊蔬菜生产,推动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特别是通过产销衔接,将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多变的农产品大市场对接起来,提高农民议价能力,更好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
无论是鼓励“农超对接”,还是允许一条扁担两个篮筐的菜摊临时卖菜,只要本着服务菜农和市民的原则,坚持为百姓菜篮子减负,这一批批的“蔬菜直通车”也就直接开进百姓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