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18年厂商关系演变:到底谁在养活谁

《糖烟酒周刊》 2008-02-13 10:15 营销分析
在酒水江湖中,厂商关系永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厂家和商家之间象什么,夫妻?兄弟?朋友?伙伴?这些影子好像都有,但又都很模糊,因为厂商关系是动态的,是发展的。今天我们停下来,循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看看厂商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也许会找到厂商关系的实质
在酒水江湖中,厂商关系永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厂家和商家之间象什么,夫妻?兄弟?朋友?伙伴?这些影子好像都有,但又都很模糊,因为厂商关系是动态的,是发展的。今天我们停下来,循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看看厂商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也许会找到厂商关系的实质,因为站在“缘起”的基点上看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总是能发现最本质的东西,正如2007年我们从《士兵突击》中寻找奋斗、坚韧的精神一样。

  厂商关系演变的四个关键词

  脱离时代背景谈论厂商关系,是不客观的,因为在不同阶段,厂商关系所呈现出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就象在不同年代,姑娘们有不同的择偶标准。从纵向来看,厂商关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厂商关系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据此我们归纳了信任、三角债、品牌买断、多元化与个性化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信任

  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市场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这个时期,产品基本属于供小于求,酒类产品属于计划调拨式销售。基本的销售途径是厂家—省糖酒公司-市糖酒公司-县糖酒公司-个体批发部。其中名酒产品比如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等需要从国家商务部取得计划批文,然后才能从酒厂进行产品调拨。

  厂商关系:这个时期,经销商的主体是各级糖酒公司:糖酒公司是总经销,市糖酒公司、县糖酒公司是分销商,小批发商属于三、四级分销商。可以说,厂家和商家之间主要是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易,因此双方信任度很高,比如经销商可以先货后款。由于受计划调拨的限制,产品比较紧俏,厂家在这个阶段处于相对强势地位。

  关键词二:三角债

  时代背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产品赊销、先货后款的形式,使得很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这在糖酒、食品行业尤为突出。

  厂商关系:这个时期,厂商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主要是因为厂家、各级糖酒公司、小批发商之间形成三角债。这个危机,促使厂家和商家重新考虑彼此之间的关系,即由纯粹的伙伴关系转为贸易合作关系,厂家在发货时,更加注重合现款现货,经销商去厂家带去的也不再是计划调拨书,而是一沓沓钞票。

  关键词三:品牌买断

  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市场经济已经显示了其威力,在这个阶段,厂家进行了改制、扩产,糖酒公司也随之开始了分化:一部分改制成功的存活了下来,一部分缺乏活力的就此倒了下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中国经销商的主力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完善的服务,取代了糖酒公司,直接和厂家打交道,并借助市场经济的繁荣,迅速积累资本,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区域大型经销商。

  厂商关系:这一时期,“品牌买断”成为厂商合作的一个新模式。其出现的基础在于,一方面厂家进行了改制,并扩大了产能,另一方面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增强。为了释放产能,厂家采取了品牌买断的方式。最为典型的就是五粮液,通过这种方式,后来居上,成为中国酒业的领军企业。伴随着厂家这种求量不求质的方式,以流通为主的经销商成为厂家的大客户,同时也为厂家日后的品牌调整、产品收缩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四:多元化和个性化

  时代背景:从90年代末开始,厂家开始加强对终端的控制,减少中间环节,而在2000年以后终端显得更为强势,买断费、进场费,提高了经销商的进入门槛,在2005年中国零售行业全面放开;对于经销商来说,营销陷入同质化,同行之间竞争加剧;在这三重大山的压力下,经销商的地位被边缘化。

  厂商关系:此时的厂商关系进入了一个微妙的阶段,厂家和商家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一方面厂家先于经销商完成产业整合,市场竞争压力增大,重新把经销商放到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考虑,另一方面厂商之间又存在着认识上的错位,厂家希望实现客户小型化,加强对终端的控制,经销商则希望扩大自己的地盘,“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样厂商关系出现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不同规模的厂家和经销商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并且这种合作方式,适合厂家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新时期厂商关系的创新

  从目前中国酒业发展的特点来看,中国白酒企业的集中度越来越强,全国性品牌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全国性名酒企业,进入一个精耕细作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性品牌与区域性品牌、区域性品牌之间,进入了一个交织渗透的阶段。因此很多不放下身段,重新审视和经销商的关系,把渠道的推力放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在厂商合作模式上,也开始进行新的探索。我们把近期厂商合作创新模式进行了归纳,大家可以参看下表:

  模式分析

模式创新

组成形式 组成时间 意义所在
  五粮液品牌运营商顾问团 顾问团成是各个省前几名酒水经销商,在当地影响都很大。顾问团有23个成员,是各省白酒营销的“重量级人物”,如北京的朝批、南京的中糖德和、上海海烟、厦门建发等。 2007年8月底 五粮液试图深层次整合经销商资源,以便在假酒、专卖店建设以及终端问题上探索新的途径。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 泸州老窖向包括山东国窖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等8家经销商代表定向发行了股票,发行价格为12.22元远低于当时市价。 2006年12月 泸州老窖向经销商定向发行股票,既是捆绑经销商的一种方式,也是泸州老窖股市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茅台俱乐部 专卖店+俱乐部、专卖店+俱乐部+品鉴收藏协会两种形式 2006年1月 茅台给自己的特色营销理念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同时也是对茅台现有网络的一个支撑。
  洋河1+1模式 “厂家+经销商”共同来做市场。 2003年~2004年 厂家配合经销商开发终端、维护终端,而经销商更多地在物流配送和现金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生产分工的更加细化和明确保证了洋河对终端和渠道的全面有效控制。
  丰谷创业基金 1.投资期限为2年以内;厂家不参与该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而只负责财务和业务监管;
2.厂家从不迟于投资后第二年的第一个月起回收投资,按不多于12期等额回收;
3.如果投资对象不能按期返还投资,则厂家立即清算该合资公司,收回可能收回的投资;
4.如果上述情况发生,产品经营权是否继续让合作伙伴保留需另行决定。
2007年 用千万创业基金来扶持一批有专业经销经验、有网络、有一定资本但资金不充足、没有经营的生意但又渴望创业的专业人士,把他们培养为老板,同时也发展为丰谷的经销商。
  云南红模式 与经销商成立合资公司,谋求共同上市。 2007年 通过这种合资公司的模式,云南红等于成功将企业壮大了一倍,经销商也是如此。
  华致酒行连锁模式 全国统一管理经营品种、进货渠道和零售价格,统一店面形象设计,统一优质服务培训,采取的经销商加盟制,零售和批发兼营,以团购为主。 2006年 走高端酒品连锁销售路线,吸引盟商,实现资源整合。

  从表中几种模式看,有的获得了成功,比如洋河的1+1模式,有的还处于探索阶段,抛开成功与否,我们从这些创新的厂商模式可以看出处于强势地位的厂家,开始对厂商关系的重视,并把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此外这些创新模式的原创性,将给中国酒类行业带来新的内容,这也使得厂商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从简单的贸易合作发展成为长期的战略合作,经销商也成为厂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演变背后的“演变”

  在传统的产业价值链条中,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比较简单,经销商打款,厂家发货。但随着厂家市场策略的改变和零售终端的兴起,厂家开始加强对市场的掌控,这就与经销商控制市场产生了矛盾,到底该谁控制市场,该谁养活谁?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站在厂商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释,在追寻这个答案的过程中,厂商之间呈现出一种博弈的状态:厂强商弱,商弱厂强。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厂商的演变呢?未来厂商关系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呢?

  推动厂商关系的演变有三个方面:厂商自身的变化;终端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从厂商演变的角度看,厂家从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脱离出来,经历了从追求从量到质的变化过程,在这个阶段,厂商关系也从品牌买断到厂家渠道下沉,经销商的地位也逐渐边缘化,在厂商合作中处于弱势。对于经销商来说,从坐商到行商再到品牌运营商,其能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为了持续获利,经销商和强势品牌厂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强强合作的形式,这也加剧了经销商自身的整合。终端从没有门槛到有门槛,再到高门槛,这种变化,一方面使得厂家回归经销商时代,加强了和经销商的合作,把经营的风险转嫁给经销商,另一方面,经销商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为了生存和发展,经销商做得更加专业,朝着物流商、配送商的方向发展,这对厂商关系的推动是,厂商分工更加明确。消费者的推动,是厂商关系演变的根本因素。有了消费者的推动,厂家才会发展买断品牌,才会进行渠道下沉,才会重新考量厂商关系。

  未来厂商之间的合作模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其前提一定是战略合作和价值合作,厂商关系将加紧密,呈现出一种联合发展的态势。行文至此,我们的命题,厂商合作到底谁养活谁,已经有了答案:厂商之间彼此供养,互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