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中国手机零售业赚钱的四个关键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08-29 14:04 营销分析
为什么同一条街上,有的手机店赚钱,有的手机店赔钱? 为什么同一家店铺,仅仅换了一任店长,手机店扭亏为盈,而且还实现300%的增长? 为什么有的店员一个月可以销售300-500台手机,而有的店员一个月仅能销售可怜的几台手机呢? 为什么有的手机店越做越大,而有的手机

 为什么同一条街上,有的手机店赚钱,有的手机店赔钱?  
  为什么同一家店铺,仅仅换了一任店长,手机店扭亏为盈,而且还实现300%的增长?  

  为什么有的店员一个月可以销售300-500台手机,而有的店员一个月仅能销售可怜的几台手机呢?

  为什么有的手机店越做越大,而有的手机店只能惨淡经营呢?  

  为什么……  

  这些“为什么”无一不是手机店经营者迫切想知道的,这也是本文想告诉各位的。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手机店发展的简单历史,看一下以前的手机店为什么赚钱,而现在的手机店又如何继续赚钱。  

  手机店,顾名思义是以经营移动电话(手机)等通讯产品为主的终端零售场所,经营的产品除手机之外,还有手机配件、手机饰品及手机相关的周边商品。同时为顾客提供无线增值下载、手机美容、手机功能体验、手机售后维修服务。  

  手机专卖店作为手机终端销售的主要模式之一,有着其特殊存在的意义。与其它销售形式相比,如连锁家电卖场、商业超市等,手机专卖店首先启动资金较低,适合中国区域市场零散分布的需求;其次,手机店自主经营,较为灵活,不受其它业态模式的限制,与其它一些大众化需求品相比,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相对于其它业态的经营模式,手机专卖店在售后服务、经营管理方面更加专业与完善。  

  手机店的经营模式以产品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单一手机品牌专卖店与混合手机品牌专卖店;终端常见的经营模式有下面七种,详见下表:  

  手机零售业态 简 介

  专业通信零售连锁 即连锁店,包括跨省的及地方性的连锁店

  品牌专卖店 各品牌的专门零售店

  百货商场(典型店中店模式) 各地的大型百货超市、商场,包括家乐福等

  家电超市 原专业经销家电的大型卖场(如国美、苏宁)

  通讯市场 由多家散户承租组成的大型的集中卖场

  独立零售店(个体经营者) 各城市的独立单店,不包括以柜台形式出现的

  运营商营业厅 包括各运营商的直属和合作营业厅,及邮政等  

  据研究,在以上这几种常见业态中,以专业通讯连锁店销量最多,通常可以占到总份额的14%-44%不等,以所在市场不同;其次独立店与通讯市场,各占到20%与15%左右;再次是百货商场、营业厅;最后是专卖店及家电超市等业态。但由07年手机市场来看,专卖店与家电卖场也逐渐成为人们购买手机的重点,销售份额有所提升,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企业都分别成立了通讯独立运营销售公司。 

  中国的手机店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起初由运营商营业厅独揽经营,到后来逐步放开,一些最初经营通讯周边产品、BB机、大哥大的商家,逐渐涉足到手机产品的销售。初期阶段,由于产品的供求渠道还处于不断摸索之中,产品也以国际三大品牌为主,手机真正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此段时期的几年内,产品还处于“供求失衡”状态,随着1993年中国大陆下海热潮的再次来临,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加入到手机的销售行列中。在商品暴利阶段,是谁做谁赚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部分手机店是赚钱的。  

  而进入2006年以后的几年内,为什么手机店赚钱盈利能力明显减弱了呢?  

  第一:从市场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任何商品进入市场,都会经历由暴利到微利的转变,当顾客群体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而更多的商家参与同一块蛋糕的争夺时,盈利能力势必会受到伤害!  

  第二:手机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也是影响手机店赚钱盈利能力的罪魁祸首之一,近年来网上销售、电话直销、电视购物等模式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顾客购机渠道,从而直接导至手机实体店的销售下滑;  

  第三:手机生产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产能过胜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手机价格战,同时一系列的品质、售后问题也随之产生,增加了售后服务成本。  

  在这样的一个市场背景下,手机实体店商家如何才能度过微利时代下的经营呢?如何才能在一个“透明”的市场环境里继续盈利呢?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所要告诉大家的。  

  要点一:产品策略  

  手机零售店卖的是产品,主要通过产品的进销差价盈利,所以,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店铺是否盈利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适销对路的呢?这里没有定式,要根据店铺所处的商圈做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比如: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核心市区位置的店铺,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强,品牌意识强,这些店铺的产品应当以国际品牌为主,国内一线品牌为辅。  

  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价格还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广大的二线或三线城市的店铺应当以国内二线品牌、三线品牌为主,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为辅。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的产品只需要展示最畅销的机型即可,太多了没有意义,销量有限,会造成资金占压。它们起到的作用首先是衬托或者提升零售店的品牌形象,其次是作为一个价格的参照物,因为同样配置的产品,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往往价格较高,所以通过这些产品的高价来衬托国内二线、三线品牌的高性价比,并通过国内二线、三线品牌的销售实现盈利,这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产品组织上,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次、没有目的。  

  根据自己的店铺所在的区域市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产品策略,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结算政策,因为,与上游供应商不同的结算政策决定了不同的进货价格。现在稍微上点规模的零售商都能争取到上游供应商的帐期甚至铺货,很多零售店的老板以此沾沾自喜,以为占到了别人的便宜。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理性的区别对待。对于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因为产品价格高,销售数量少,产品的变现速度慢,对于这一部分产品,最好能以铺货的方式。对于国内二线品牌和三线品牌的畅销机型,最好通过现款的方式进货,从而压低进货的价格,如果一定要通过铺货的方式,即使能够做到,上游供应商也会顺加资金占压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造成你的进货成本比别人高,直接后果是要么你的盈利率比别人低,要么你的零售价格比别人高;同时,因为是铺货,总感觉没有压力,长此以往,只会慢慢削弱自己的竞争能力,从而慢慢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