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贝塔斯曼,还是离开了?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0-10 17:48 营销分析
作为书友会的执著推进者,贝塔斯曼可谓是用心良苦和用心颇多。然而,市场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所谓的疲劳和苦劳之分,只有成与败之别。在全球笑傲江湖的巨人,在中国书市一路高歌的今天,却选择了潸然离开! 大凡爱看书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贝塔斯曼。作为中国书友会的执

作为书友会的执著推进者,贝塔斯曼可谓是用心良苦和用心颇多。然而,市场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所谓的疲劳和苦劳之分,只有成与败之别。在全球笑傲江湖的巨人,在中国书市一路高歌的今天,却选择了潸然离开!
  大凡爱看书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贝塔斯曼。作为中国书友会的执著推进者和第一品牌,贝曾经笼络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会员卡、印制精美的会员册、8折甚至更大的折扣、购书小礼品……这些都让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读者感到新鲜和惊奇,邮购贝塔斯曼图书在那时是一种时髦。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既不缺钱也不缺人的巨人,却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中, 丢盔弃甲,不得不选择了离开。

  2008年7月7日起,贝塔斯曼书友会已停止接受新的订单,网上订购及目录订购也相应停止。12月25日前,书友会会员可以上网或拨打呼叫中心电话查询账户余额。有数据披露,至今贝塔斯曼会员卡上有钱的会员超过50万人。

  对于贝的“败走”中国。有人说,它是败于以卓越、当当为首的本土网络书店;有人说,它是盲目扩张,不堪重负,亏损连连;还有人说,它是战略调整,并不算败走。总而言之,贝塔斯曼离开后的图书市场迷雾重重。            

  但其实,透过这些表象的背后,个人认为,贝的最大失败,就是没有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设计并优化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贝塔斯曼让中国人第一次从信箱里找到自己的图书商品目录,而随着商品目录来的还有针对用户消费特点的独特内容。这是在新华书店和“二渠道”之外的另类图书直销模式。然后,在有了这一切之后,他们却并没有成功。尽管他们曾经距离成功那么接近。

  13年的时间里,他们让中国的读书人硬生生地记住了贝塔斯曼这个拗口的名字;他们在中国有了150万的会员,创建了中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他们的年营收达到1.5亿元人民币;他们几乎把旗下所有业务都见缝插针地搬到了中国。这就是跨国公司最容易犯的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复制过去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包括书友会、目录直销、直营书店等。

  书友会强制消费者消费、目录直销没有个性化、直营书店没有特色,贝塔斯曼商业模式的三个支撑点均遭遇消费者诟病,且遭遇对手的攻击,加上贝塔斯曼十三年的走马观花的更换中国区负责人,使得商业模式的坚持和优化成为为断断续续的补丁工作,再加上贝塔斯曼并没有深入理解中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与不变,以及中国读书人的消费习性变迁和口味变化,使得贝塔斯曼的中国市场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所有这些的量变导致了今天贝塔斯曼的离开的巨变,市场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市场更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所谓的疲劳和苦劳之分,只有成与败之别。

  由于历史的过错,贝塔斯曼还是离开了,但也忠诚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它的卷土重来,相信那一天,一定是贝真正融入中国市场的开始的第一天!  

  (石章强系上海锦坤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深营销顾问,专注于体系化品牌软传播和战略性营销咨询。网站:http://www.jonkon.com,电邮:shizhangqiang@sohu.com ,专家热线:1330-189-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