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流程而不是“领导”来管理
眼看市场危机四伏,招几个高学历、在大企业做过的人才来“管事”,能不能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我们的好多企业就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明白。招几个“好领导”来,结果发现,产量可能确实上去了,但是成本上升得更快!
因为,真正吃你成本的就是所谓“领导”!
事情都是靠流程在控制的,要靠流程而不是“领导”来管住你的员工和生产,没有别的路可走!
想当年,海尔张瑞敏搞流程再造,在中层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大家都不赞成,因为他们的权力受到了剥削。这其实是一场博弈和较量。若干年后,张瑞敏深有感触地说,我庆幸我搞了流程再造,否则,我跟科龙的命运是一样的。
我们好多企业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明白,一想到要提高效率,一想到要提高产量,第一个念头就是:招几个好领导来!
结果你发现,产量是上去了,但是成本上升得更快!
我们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突破一个瓶颈,就是没搞清楚究竟是领导在起作用还是流程在起作用。模式没转变过来,所以你的企业就大不了!因为你一大,就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就要更多的“领导”。记住,真正吃你成本的正是“领导”。
海尔张瑞敏曾经总结过:“我庆幸我搞了流程再造,如果不搞,我跟科龙的命运一样。”当年他搞流程再造的时候,在中高层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大家都不赞成,因为他们的权力受到削弱。
用流程而不是领导来做管理
我们首先要改掉靠领导做管理的毛病!精益生产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原则,就是领导管人,流程管事,员工的事情不是靠领导在管。我到丰田、雅马哈看了他们的生产过程,工序的所有零件都放到一个筐里,这个筐旁边有一张卡,后工序做完了,筐里的东西就用完了,筐上的卡片就交到前工序去;前工序一看到这个卡片(上面有规格、数量),就等于接到了生产指令,立即开始做,做完又再往前工序挪。所以日本式的管理,每一个工序的工作指令都来自后工序,他不是领导下命令,而是后工序下命令,完全是靠流程做管理。
日本的精益生产的核心就在这里,不是靠领导,而是靠流程。靠流程才能降低成本,如果靠领导,提升了效率,一定降低了效益。
而相反,我们的好多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就搞不明白。我们想提高效率,就想招几个好领导来,然后你发现,产量可能上去了,但是成本上升得更快。
我讲的这个现象,就是因为我们很多中小工厂没有突破一个瓶颈,没有把靠领导做管理转换成靠流程做管理,模式没有转变过来。所以,你的企业始终大不了的,因为企业一大,就要招很多管理人员,真正吃你成本的就是领导。
学学张瑞敏的“流程再造”
要想效益和效率同步增长,就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究竟是领导在起作用还是流程在起作用。日本丰田如此,海尔也是如此。海尔张瑞敏曾经总结过:“我庆幸我搞了流程再造,如果不搞,我跟科龙的命运一样。”他搞流程再造的时候,在中高层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大家都不赞成,因为他们的权力受到削弱。
企业不靠这些中高层,中高层的利益就会受到削弱。这其实就是一场较量,这一仗打下来是很不容易的!最后事情是靠流程在控制的,一定要完成这种转换,没有别的路可走。益力多有80人,但是只有两个管理人员,它为什么能做到?它靠流程,自动按流程在走。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这是一个方向。所以,广东的中小企业的老板,不要寄希望于找一个博士、找一个在大企业做过的,来完成你的“管事”。
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管人要靠领导,管事要靠流程。领导肯定是要的,但是不要依赖领导。特别是事情不要依赖领导。
相信秤,不要相信手感
日本人邮寄东西有重量限制,超过5公斤要另外收费。有一次我朋友寄一封夹两张信纸的信,邮局的人放到秤上去称。我的朋友说,难道你用手还不能掂量出这封信有没有5公斤吗?而日本人就是不管你有几公斤,他要走的第一个程序就是秤,他不相信自己的手感,宁可相信称,这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中小企业的老板,在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图方便,而且以方便为荣。图方便是我们要消灭的共同的敌人,要学日本人的一切按程序走。
日本这种“不怕麻烦”的精神,使日本企业产品的返工率比我们低得多。如果原本项目返工率是29%,我们把返工率降到4%,就相当于直接提升了25%的产量。我们的工厂有一个毛病,先做了再说,边做边改,所以说我们正常的管理系统很差,但应急系统却很棒,好像总是等待着错误出现———仿佛管理人员的价值就体现在出了问题只有自己能改!
不怕麻烦,什么事情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宁可前期增加成本,这是日本式管理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懂得制定各种规定、流程,让员工没有选择余地,必须这样做,哪怕麻烦也必须这样做,要向方便宣战。
认为方便就有效率,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方便一定是没有效率的。比如,高速公路和国道、普通公路比,普通公路方便,高速公路更快,但它不方便,高速公路要十几公里才有出口,你的工厂就在旁边你也下不去,你走过那个出口掉头都掉不了,只能跑到前面去。不能什么车都上高速,速度太快也不行,太慢也不行。所以,实际上高速公路的效率来自对我们的自由的限制。效率是从约束当中来的。
老板要和“小人”达成默契
中国人管人和管事一定要分开。做君子就要学会大人大量、包容,老板要扮演这个角色,但老板这个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就要看下面的“小人”角色扮演得如何。老板要和做“小人”的达成默契。一定要有“红脸”和“白脸”的分工。
但是要注意,让合适的人做“小人”,是指让他去计较,计较是就事论事,让他盯住事情去做“小人”。老板一定要告诉他,不是让他对人做“小人”,别把人都给得罪光了。只有这样才能默契分工。
大企业不需要这样,但是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这样做有效果,不这样搞,什么精益生产、ISO、ERP等都搞不下去的。我琢磨了这么多年,把这一理念在很多项目实施以后,许多老板特别感兴趣,他说:教授,你这个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问题。我就告诉他,我这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曾伟(中山大学EMBA教授、广东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老板的革命》、《决胜在控制》作者,联系电话: 13580496014,电子邮件: luyongqin@yahoo.cn
兵法四:产品定位清晰,销售卖点独特。在以上企业目标市场细分基础之上,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产品进行再定位和再梳理:哪些产品可以直接淘汰,哪些产品依据外观造型、色彩图案、功能特点可以进行归类,哪些产品可以针对高端人群,哪些产品做形象,哪些产品获取利润,哪些产品走销量,哪些产品打击竞争对手。在对产品初步细分和定位之后,企业可进一步延伸出每类产品区别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不同点或者别人没有提出的USP(独特销售主张)是什么?这个主张能不能代表该类产品的最大特点并刺激消费者的购买?
在上述工作清晰明了之后,接下来如果你还愿意深挖,不妨再给每类产品或者至少重点产品和新产品赋予有生命力、有感召力、有亲和力和形象活泼力的副品牌名称,就像海尔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小天鹅的“水魔方洗衣机”一样有销售力!这样,你就把营销做到家了。
兵法五:制定有效的招商策略,快速地将产品推出去。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实力自己做直销,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借力打力”的策略,充分发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一起把市场做起来,企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招募区域代理商的方式进行操作。那么招商策略如何制定就显得至关重要。
就招商而言,卓跃咨询建议,最基本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否则招商就可能会被你做成“夹生饭”,比如要有一个招商手册,里面要对企业和产品及基本的客户要求有一个概略性的介绍。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体系,要使得除产品本身以外,产品价格也同样有吸引力。第三,要清楚地制定一个对代理商的市场支持和保护、年度返利、市场考核、违约保证、退换货机制等制度文件。第四,要进行重点市场重点招商和突围,必要时先行设定一个成功样板市场,由样板市场带动并复制到其他市场,增强准代理商加盟的信心。通过招商工作的推进,第一步能够确保把市场网络布起来,产品才能够推出去,也就确保项目成功一大半了。
兵法六:适当进行品牌宣传和广告引导。对于广告及市场营销费用的投入,不能够做过多的强求,企业需要依据自身财力和能力,并结合市场实际状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有钱可多投入,没钱少投入。比如可以先在重点市场和样板市场投入适量的广告,以快速引爆市场,也可以在行业内媒体或者招商类媒体上做一些宣传以拉动市场,组织参加一些展会以在短期内获得行业认知也是一种尝试,再或者通过短信和EMAIL等方式进行网络定位传播,等等。总之,企业要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兵法七:引进适合企业阶段性发展的人才,并积极留住并提升之。虽然现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使得企业发展受阻,并由此带来劳动力过剩,而且根据社科院最新的数据,08年有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是中小企业要想找到合适的人才也实属不易。根据卓跃咨询所服务过的多数中小企业的经验看,产生此种看似奇怪的现象,自有其原因所在,一是能力过强的人才要价高、心态高,中小企业用不起、留不住;二是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或者能力差的,企业又没有过多的精力和耐心去培养,中小企业大多秉承“实用主义”,希望是进来就可用的人才;第三则是中小企业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差,工资福利低,也缺少良性的企业文化积淀吸引人的氛围。
但即便如此,如果可能,建议中小企业还是尽最大可能地积极招募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且招募进来之后,要提供可能的生活和工作便利,并积极营造一种留人、用人和塑造人的文化氛围,从愿景、梦想、目标上设定追求的方向,多交流、多沟通、多探讨,形成开发、积极、容纳、务实的企业文化,这才是企业逐步确立自己的地位并获胜的根本所在。
兵法八:树立全员服务意识,组建售后服务部门。中小企业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服务意识,更谈不上有专职的售后服务部门,而且往往认为售后服务就是赔钱的买卖。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服务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赢取声誉并增加客户粘着度的纽带。尤其当别人都意识不到的时候,恰恰是你的机会所在,有了它,客户放心、用户高兴。根据一项统计,一个拥有良好服务意识和售后跟进能力的公司与没有在此方面做任何工作的公司相比,前者能提高10%以上的市场回报率。因此中小企业不能忽略售后服务的功能,可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推进,在初期的时候至少要有这样的岗位职能,并积极构建全员服务的意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逐步将服务加以完善和扩充。
请参考另文:
标题:《中小企业应对“关闭潮”五大谋略》
链接: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7/24/125245.html
特别声明:
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选载,必须事前经过作者庞亚辉本人许可,禁止任何隐去单位名称"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者“庞亚辉”之形式的部分和全部转载。否则,无论个人、机构、媒体(包括但不限于报纸、杂志、网站、博客、论坛)等,将一律追究责任!
庞亚辉: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师。国内知名营销咨询、家电问题研究、品牌和危机管理、水处理领域专家,多家企业营销咨询顾问。著有企业危机管理专著《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推出国内第一份专业咨询报告——《2007中国终端水处理产品实战咨询研究报告》,推出行业第一份“2008年度水处理领域十大热点关注事件”。庞先生同时还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品牌策划管理师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价值中国网百强专家,东方卫视、第一财经频道、CNBC等电视机构商业财经类栏目特约专家,多家知名经营管理商业类媒体签约专栏撰稿人,培训机构签约培训师。欢迎联系沟通,电子邮件:flagflying@vip.sina.com,手提:13341921106,公司网站:www.ezhuoyue.com 个人博客:http://pangyahui.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