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涨价背后的冷思考
5月中旬开始,有关食用油价格上涨的传闻便不绝于耳。国内包装油行业领袖品牌金龙鱼率先提高大豆油等油品价格,意欲掀起整个行业的涨价风波。但事与愿违,十余天内,其他主要品牌食用油的按兵不动、不跟进,致使“孤军奋战”的金龙鱼被社会舆论推向了风头浪尖,一时间,质疑声、谩骂声此起彼伏。
请看几家主流媒体的新闻标题:
《金龙鱼发出涨价通知单 物价部门称恐是炒作》——5月22日《现代快报》
《金龙鱼桶装油率先涨价一成》——5月22日《扬子晚报》
《部分食用油小幅降价 金龙鱼领涨遭遇市民质疑》——5月24日《金陵晚报》
《食用油涨价背后的利益博弈》——5月25日《泉州晚报》
《尴尬金龙鱼,涨还是不涨》——5月25日《中国经营报》
《各家乘机大搞促销 金龙鱼涨价的泡泡吹破了》——5月27日《现代快报》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食用油涨价是因为市场垄断》——5月31日凤凰网财经
……
想必不用多说,食用油涨价这一关乎民生的热点话题被媒体争相报道,愈吵愈热的程度可见一斑。
“柴米油盐酱醋茶”,粮油行业与民生息息相关。社会各方面倾注的关心与关注,又势必会在导火线引燃后,短时间内将事件的影响面迅速扩大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告诉我们,价值决定价格,并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而变动。“民以食为天”,这事关“天”大的粮油价格,但也不是一个企业说涨就能涨的,至少,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能够接受的理由吧。
整个行业是否真得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真得到了不涨价不行的地步,至少从报道中,行业专家、物价部门众说纷纭,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仍然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看不透其中的个中原因,猜不到其中的真实奥秘。于是乎,慌乱的疯抢造就了各大大小小超市的食用油货架购空的景象。反正都是要吃的,趁便宜先买了再说吧。难怪乎,有业内人士透露,短短一周之内,某品牌大豆油的销量是原来的4倍之多,一周的时间销售了原本一个月的销量!
中国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金龙鱼在这次涨价风波中,便做了这只出头鸟。即便短期之内, 由于消费者的惶恐囤货,销售量会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对品牌的建设都带来了无法抹平的硬伤害。
这件事情不由让人联想到两年前的“方便面涨价风波”。 2007年,以康师傅为首的方便面企业集体上调价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终“价格联盟”涉嫌违法,相关企业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翻翻之前的历史,家电企业价格联盟,航空公司联合限制机票最低折扣,各种涉嫌价格违规操作的行业勾当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有专家学者,更加深挖现象背后的原因,将这一事件与“外资垄断食用油行业”、“粮食安全”等等结合在了一起,唤起公众关注,引人深思。
近些年来,尤其是在“粮食安全”话题被日益关注的近两三年,占有中国包装油40%以上市场份额的金龙鱼,一直极力回避外企背景,努力塑造自己侨乡企业的爱国形象。有报道称,金龙鱼正在酝酿通过资本运作,在国内A股上市,从而变身“民族品牌”,期寄身份认同,在国内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从北京奥运会供应商到续签女排赞助商,金龙鱼可谓不惜重金,不断为品牌注入“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此次的“涨价风波”,无疑让金龙鱼成为了“众矢之的”,舆论媒体的争论热议,行业竞争对手的借势攻击,消费者的茫然无底……一切的一切,都让“金龙鱼”这个品牌遭受了无法估量的创伤。
也许金龙鱼自己都没有料想到,一个调整价格的企业行为,竟然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波澜大波。事已至此,始料不及。百般的说辞也只是欲盖弥彰,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owend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