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节点来看,央行加息有些“超前”
第一,近期中国财经官员的表态似乎一直在弱化加息预期。比如,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3月31日在南京G20国际货币体系高级研讨会上表示,“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充满变数”。而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3月23日则更加明确地表示,“中国目前的利率"很舒服",太高了会吸引热钱”,当然,他也强调这是他“个人认为”的。
第二,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将发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而且,还将第一次披露GDP、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处理比较复杂的环比数据,而4月5日之前只有两个工作日,想必包括CPI在内的诸多经济运行数据即使在官方内部也尚未出炉和流通,因此,央行此时就迫不及待加息让人颇感意外。
第三,从预期的CPI走势来看,3月份同比增速可能会因为翘尾因素再次突破5%,但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消费火爆的春节在1-2月份,3月份CPI环比一般会负增长的,特别是食品价格。2005-2010年,每年3月份CPI环比均出现了下降,平均下降约0.63个百分点。如果今年3月份CPI环比下降达到这一均值,那么即使考虑到翘尾因素(3月份在3.5%左右),CPI同比增速也仅在5%左右,低于市场预期的5.2%-5.5%。
此外,据中国农业部“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交易情况周报”,3月份前三周农产品价格环比呈现下降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6日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旬度数据),3月份29个食品中也有15种价格出现了下降。但商务部的农副产品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农副产品价格似乎出现了环比上涨的态势,与农业部数据出现了背离,特别是粮食、食用油、肉类和水产品等。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认为,农业部的数据可能更为可靠,但也许正是这种背离的走势,促使央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特别是要为发改委随后上调成品油价“保驾护航”,通过超前加息向公众表明也要通过市场手段治理通胀猛虎,为CPI可能创新高未雨绸缪。
第四,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情况来看,虽然3月25日中国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3月份资金价格依然比较稳定,并没有“倒逼”央行加息。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银行体系资金比较充裕,4月份到期资金依然较多的背景下,央行或将继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回收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