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有企业也是投机大户
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提高按揭首付比例,引入房产税等措施挤出房地产泡沫。但这可能还不够。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售收入维系日常运作,并借此伺机受贿。投资银行瑞银(UBS)说,从中期来看,中国想要避免地产泡沫破裂非常困难。所谓“中期”是指未来三到五年。但也有一些中国人估计泡沫会提前破裂。
中国问题专家拉迪(Nicholas Lardy)说,楼市崩溃可能会让中国经济增长放慢2.5个百分点,这比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初遭遇的打击还要严重。
失衡的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在高速公路、机场、航运码头、矿山、钢铁厂等项目上的大规模投资,以及通过低工资和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帮助出口商,中国实现了飞速发展。不过,这一经济战略可能即将失去强劲的势头。尽管投资增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50%,工作岗位的年增幅却只有1%。与此同时,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需求减少,中国的出口业不太可能保持过去几年的速度。
中国领导人知道需要更多地专注于中国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自2007年甚至更早,向内需经济的转型就一直是中国领导层宣扬的目标,不过政府取得的进展很少。
最近,中国领导层再次宣布将调整经济结构,这次他们承诺要提高工人收入、以便让工资的增长至少能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步。不过,他们却没有宣布更有利于消费者的具体政策。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说,问题的规模非常大,因为中国在逐渐退出旧的增长模式之际,在新的增长模式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政治问题:中国领导层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眼下却在压制受到中东示威活动影响的民主活动人士,尽管中国的街头抗议活动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尽管中国民众对地方政府占用土地等滥用职权的现象非常不满,示威活动却是零星的,很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有时,中国民众把北京视为可以打击地方腐败官员的一个盟友,而不是抗议的对象。
不过,政治动荡的爆发通常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举例来讲,龙洲经讯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说,假如中国发生像日本一样的核危机,对中国政府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因为中国核电站的建设很可能比日本质量要差,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更为有限。这可能造成公众对北京的强烈不满。
中国试图通过发展经济来避免政治问题。政府目前专注于遏制通胀的原因之一是,对高物价的不满曾引发过政治动荡。目前通货膨胀率为5%,同比上升了约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