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对萨博汽车的争夺,是一道伪命题
在萨博汽车因为亏损原因无法继续生产之后,它不得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之后,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开
在萨博汽车因为亏损原因无法继续生产之后,它不得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之后,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开始辗转于华泰、长城、庞大以及青年汽车等中国本土的汽车资源之间。与萨博在中国之外市场的无人问津相比,在中国诸多的汽车资源纷纷作争抢状。
2011年5月1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举行协调会,对萨博汽车的争抢者做出辅导。这其中透露的意义可能有很多,更说明了中国整车制造商的饥渴。好在对萨博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仅仅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非主流整车制造商。假如在没有过多行政因素在内的话,应该会有更多的国有整车制造商加入到争抢的队伍之中。如果要了解中国的市场化的话,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虽然萨博与庞大之间的合作,还没有最终的结果出来,特别是政府部门对合资的态度还没有明确,但它并不能否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伪命题。
在中国汽车经过30余年的合资之后,它能且仅能依靠的是合资。当初所谓市场换技术之假设,完全成了假想。但是,中国汽车并没有在30年后承认这一错误。相反,在合资的路上中国汽车越走越远。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中国汽车放弃了合资的底线。
所以,在三次大范围的合资潮流之后,大型的国有整车制造商无不借助跨国汽车制造商生存了下来。萨博进入到中国市场寻求合资伙伴,给了民营资本寻求突破的机会。但在国有资本主导整个汽车产业的情况下,无论是庞大、华泰还是青年汽车都不会有很宽裕的选择。更何况,他们需要首先突破政府的审批,而这是民营资本最弱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