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董事长的检讨

《鄂商》 2011-11-08 09:24 营销管理
《鄂商》杂志特约撰稿 | 马志坚 上海德路科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首席合伙人 日前,在笔者曾经咨询服务过

 《鄂商》杂志特约撰稿 | 马志坚 上海德路科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首席合伙人

  日前,在笔者曾经咨询服务过的一家民营企业的内部会议上,公司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作了一个真诚的检讨。

  董事长检讨说,他很怀念众人一起奋斗的日子,但现在已经无法融入大家的工作了。

  这是一家典型的浙江民企,经历了长达2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量级,属于细分市场的微型冠军,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浙商属于典型的“睡得地板,当得老板”的创业者群体,该董事长也极具吃苦耐劳和朴素坚韧的品性。公司一位很早就加盟的司机曾跟我旅途闲聊:“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我们老板经常跟我一起拉货跑长途,送货跑客户,有时候连夜赶路,实在累了就在路边停下来歇一歇,老板总是说,反正快要天亮了,住旅馆不合算,就在车上眯一眯吧”,言语中满是自豪和舒心。然而,创业时期上下齐心、同事协力的景象,在公司发展的进程中却逐渐淡化直至基本消失了。随着市场的拓展,尤其是2000年前后成功实施客户国际化策略,公司进入众多著名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体系,董事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国内外旅行,拜访客户,考察学习,眼界日益开阔,心气也随之大幅度提升,无形中渐渐拉开了跟创业伙伴和中基层员工的心理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事长越来越觉得大家“缺乏高度”,而管理层也觉得董事长“越来越务虚”,双方之间的沟通日趋不畅,隔膜日益加深,鸿沟就此形成。

  董事长检讨说,自己深夜发送的长篇邮件,费劲辛苦,但绝少有人回应。

  也可算得上“国际化”的成果之一,在董事长的力主和身体力行之下,公司内部形成了宛如跨国公司一般的“EMAIL文化”,员工之间,尤其是管理层干部之间的日常交流,主要借助电子邮件。董事长由于是“空中飞人”,很难与团队有充分的当面沟通,更是常常以频繁且长篇累牍的电子邮件,发给每一位高管和一些他认为有必要的业务骨干。即使是在当面的谈话过后,当然这种谈话往往是董事长单方面的“灌输”和“教导”,董事长随后也会意犹未尽的补上一封长长的邮件以追加“叮咛”。董事长总是在深夜和清晨伏案疾书,从事着电子邮件的创作,但辛苦备至的邮件,很少引起收件人的重视和回应。沟通如果不是双向的就不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很难依赖于技术的手段。董事长是不是也应该当面多听听大家怎么说?

  董事长检讨说,会上对团队太苛刻,搞成了一言堂。

  所谓“会议”,就是说,大家“会聚”在一起,针对特定的主题互相“商议”,共同讨论,以求达成共识,发挥集体智慧,更可靠的解决问题。所以,会议上,首先要保证所有与会者的充分发言权,会议的主持人还要做到“兼听则明”,这当然需要一种真正的“雅量”和自信。曾几何时,该企业的管理层会议,基本上成了董事长一个人的宣讲会、训导会甚至是批斗会,容不得直率的意见,听不得不同的声音,更谈不上“头脑风暴”和“深度交流”,又哪来的“集思广益”?一方面,董事长总是慷慨激昂而声嘶力竭;另一方面,与会者往往是纠结郁闷直至“心如止水”,最后只落得虽腰酸背疼而面无表情。

  董事长检讨说,当年战略制定中最大的问题是先定战略后找人,实际上是弄反了顺序。

  畅销名著《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一个“第五级领导人”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真正的领导者是“先做人后做事”的,所以有机会成就基业常青的事业。与之相对应,“第四级领导人”往往是“先做事后做人”的,所以其开创或主导的事业,要么流于平庸,要么不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的核心差异,其实是“心胸”和“格局”,前者往往心胸广阔而格局高远,后者虽不一定是心胸狭隘,但却绝不是格局广大。前者因“虚怀若谷”而“聚贤纳慧”,后者因“强势自负”而往往拒人于千里之外,终致贤才难得。该企业自2000年以来,董事长本人一直在大力倡导引进高端人才甚至是国际化人才,高管薪酬日益与市场接轨,股权激励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但人才引进的情况却一直差强人意,要么引不来,要么用不好,要么留不住。其症结之一,还是在于先定战略再找人,弄反了顺序。

  该董事长在痛定思痛之后,能够做出真诚而深刻的检讨,也足见其反省的精神和改过的勇气,当真如此,则该企业的二次创业,当前途可期。可是,还有多少的董事长,字典里找不到“检讨”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