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因何“不好” 10-22
“好的管理”因何“不好” 10-22
管理者通常追求的是严密、可控、清晰、规范的管理效果,但是在管理领域,某些情境下,这种貌似好的管理也会暴露出其局限性。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雷顿·克莱森在其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强调了“好的管理”的坏处,他认为:“好的管理”是使企业走向衰亡的最大因素,它让企业总是绞尽脑汁利用或者说是榨干现有的每一项技术,不断对原有经营模式进行完善,结果企业选择的看似完美的新投资方案事实上都非常保守和陈旧。”
克莱森的这一研究结论主要是建立在对美国硅谷公司的观察分析上,所以他谈的“技术”主要是技术。如果我们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颇有一番道理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市场变化多端、营销新理念、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
“好的管理”往往容易走入以下误区:
1.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或资源,易患“路径依赖症”
企业在初期因为发现、利用了优势资源,获得了阶段性成功,尝到甜头以后,总结出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径或者模式,坚持之,执行之。这种省力而貌似安全的方法,让企业对市场、对行业的认识变得“钝化”,甚至变得傲慢。早期一些中国企业在营销领域多多少少患过“路径依赖症”,比如对金点子的依赖,对标王的依赖,对终端拦截的依赖,等等。
“这东西究竟是收钱还是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做它来干什么?”这是1998年马化腾试图向投资者推销自己的QQ时得到的回复。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曾是“弃婴”,在1998年没有被当时年产值20亿元、毛利达30%的传呼业巨头看中,理由是没有任何前景。而就是这个当年的“弃婴”,如今与百度一起并称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两家互联网公司。
2.力图消除决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却往往与潜在市场机会失之交臂
“好的管理”讲究可靠的市场调研和周详的计划,讲究清晰的财务分析模型,以及随后对计划的有力执行。而有些市场机会、市场需求的潜力或市场趋势是很难经受“好的管理”之考验的。先养着,慢慢看,伺机实现质变,反而是比较切实的方法。在腾讯大规模切入网络游戏之前,曾几经风投易手,甚至到了资金链断裂边缘。原因在于包括马化腾、风投专家在内的人,都不知道腾讯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只不过大家直觉应该是有前途的。
3.以“理”的名义,让“内部管理逻辑”取代“外部市场逻辑”
管理不在于管,而在于“理”,在于合乎逻辑的制度、规章。这是管理界的共识。然而“理”在确立之初,可能是合乎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然而,市场一日千里,企业内部“变法”的速度,往往跟不上外部环境的速度。就像列车,一个是普快,一个是高铁。如何在管理有“理”的基础上,跟上外部发展的速度,甚至做到“由外而内型”管理,值得深思。
4.追求清晰、规范、秩序的同时,弱化了员工的自主性和热情
“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这是影片《摩登时代》(卓别林作品)的片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