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老子向品牌讨个说法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2-25 10:08 营销资料
2008年12月20日下午3:30分,一年一度的营销高峰论坛在二百余位中小企业主的激情与期盼中得以在祖国大西部的这座边城胜利地召开了。会议很隆重,无论是营销专家或是中小企业的代表都积极地上台发言,在4个小时的会议上,洋溢着一种厚重的营销氛围。哪怕是在这个金融危

 2008年12月20日下午3:30分,一年一度的“营销高峰论坛”在二百余位中小企业主的激情与期盼中得以在祖国大西部的这座边城胜利地召开了。会议很隆重,无论是营销专家或是中小企业的代表都积极地上台发言,在4个小时的会议上,洋溢着一种厚重的营销氛围。哪怕是在这个金融危机下的外企欠薪撤离,大量外资外流的时刻,也无法阻挡中小企业渴望长大、发展的激情。让我真正看到了“危机就是机会”的真理。
  会议在锣鼓与歌声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没想到的是,就在会议结束后的几天里,一些营销专家的手机从早晨到晚上起就响个不停,作为“中国名甫中小企业营销专家顾问团首席营销官”的马得草先生代表“名甫顾问”参与了本次“营销高峰论坛”,并在大会上作了“电子商务营销需要把握三种资源”的精彩报告。不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众多的中小企业主在传统营销疲于运作的情况下看到了希望,给中小企业期待做好市场营销极大的鼓舞。但,电子商务营销也需要解决品牌建设的问题,于是,这些中小企业就有关品牌建设的问题纷纷向“名甫顾问”的首席品牌官陈禹州先生进行了多次的电话咨询。由此,让笔者着实一下子感到了中小企业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与在世界经济危机下抓住机遇打造品牌的迫切心情。

  然而,许多的中小企业在咨询“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做品牌要花很多钱”、“需要很长的时间”的误导,但不做品牌,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又没有什么竞争力,因此很是为难。为此,笔者想通过多年对“品牌”的研究再次进行“品牌建设”的探讨。

  品牌的理论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因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得以成长,最后在西方国家形成了品牌的概念,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到今天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体系。其原因在于观点太多,研究的范围又不同,所以到今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品牌理论现象。所以,在中小企业接触的咨询顾问里就出现了不同的对品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品牌建设是一种传播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大部分是以广告的观点来出发的;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是一种视觉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以CIS的视觉系统来出发的;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是一种公关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以公共关系的观点来出发的。

  多年对品牌建设的研究告诉我,这些对品牌建设进行认识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品牌是一个市场的行为,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一个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的过程。“做品牌要花很多钱”和“需要很长的时间”的看法都是对品牌建设不甚了解所下的结论。品牌的概念在30年的市场经济里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这是市场经济给予我们中小企业建立品牌的一个成果。西方国家在品牌的研究上也早就形成了一个理论的框架,但由于国与国之间在文化的差异上有着诸多的不同,所以品牌建设的内涵就会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但所创造的品牌显示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进行品牌的建设只要在品牌的理论框架上把握要点,其品牌的内涵就容易得多了,因为中国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足够我们在品牌的建设上更能胜人一筹。我们来看看老子的《道德经》,再看陈禹州进一步的诠释,你就知道笔着说的并非“空穴来风”。

  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面讲的: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所以,品牌之道也并非人人可以去做的,同样地“品牌的建设”也需要企业主自己要做“品牌”,得先学会修炼自己的“道行”——境界。

  因为,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无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道,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不同的思想也一样造就不同的品牌价值,就是说一个品牌建设的成就与品牌的建设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些小企业主终其一生可能就是做到一个区域市场的品牌就已经算是最大的个人成就了。

  而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中里,最根本、最一般的宇宙法则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故“名天地之始”;有:道体。化生万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故“名万物之母”。

  “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有”为实,“无”为虚,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这个“道”不仅说明了一个品牌名称的重要性,更强调了一个品牌的理论基础,就是这个刚刚建立的品牌对社会的认识与观点。因为,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是现实世界最一般的存在方式。品牌亦如是,这就是说为什么建立品牌要建在消费者的心里是一个道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性是永恒的、至诚的、无私无欲的,我欲“观其妙”,就必须“无欲”。这是说自我之性须符合道性。无欲:没有自我外在欲望。自我外在欲望即目之色欲,耳之声欲,口之味欲,鼻之嗅欲,体之亲欲和名利之欲。自我欲望在外,而妙景在内,所以,只有无外欲,才能进入客观存在的道的境界,体会宇宙之奥妙。妙:微妙、美妙,是就道境而言,是人脑透过心灵对微观世界的直观感受。这一妙境,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意思是说:这一境界是最适宜的,妙境来不及应接,心笑来不及安排。其实,这一境界也就是佛祖所说的“极乐世界”、基督所宣扬的“天堂”的境界和穆圣所谓的“天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