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没有葡萄年份酒的规范
近日据央视等多家媒体曝光,白酒的利润大头“年份酒”中藏着很多猫儿腻。这并非新概念,在葡萄酒界也早有“年份酒”的说法,其中有无玄机呢?
年份不一定越久越好
在日前举办的一场进口红酒展会上,杨小姐正在一一转动红酒瓶身仔细查看。“我在看它的葡萄品种和年份。”对红酒表示“略有研究”的她说,葡萄酒是“靠天吃饭”的,当年气候会对葡萄好坏乃至葡萄酒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她比较在意特定产区、特定年份的酒款,“对这样的酒会有更多期待”。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好酒庄都会把年份当作重要指标。在东四丽晶酒店旁的一家“老酒行”里,红酒区内有若干种“老酒”,价格从400多元到上万元不等,年份最近的是一款2006年的“法国金玫瑰”。导购人员告诉记者,年份不一定越久越好,要看这一酒区当年的葡萄质量和收成,至于消费者自己如何把关,她表示“要准确分辨出年份酒并非易事,最好挑选可信的平台”。
“至于白葡萄酒,可不是越久远的越好。”从事西班牙葡萄酒代理生意的Luis特别提醒消费者,白葡萄酒是越近的越新鲜,“眼下从2010年到2012年的都不错,但肯定是2012年的更好。”
“国内没有年份酒的规范”
已经走访了国内13个葡萄酒产区、从事红酒生意多年的房先生直言“国内没有年份酒的规范”,“瓶身上的数字不能代表年份,好比你今年看瓶子上写2005年,明年你再看还是2005年,后年还是这个数字。”但对于更多细节,他不愿更多透露。“对国内消费者不公平。”最后他只无奈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实,早在2008年经过修订的“葡萄酒国家标准”就正式实施,最大特点是由推荐性国家标准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年份葡萄酒所标注年份须是葡萄采摘年份,且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80%”。业界纷纷希望新标准能给以“年份”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来个急刹车,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和管理标准出来配合标准的实施,其效果和影响力十分有限。
“大师级、珍藏级”、“三星、五星”、“A区、B区、S区”……在国产葡萄酒的瓶身上,不难发现这些字眼。业内人士表示,这往往是企业自定的质量分级标准。很多消费者反映,与其说是吸引他们的噱头,不如说让他们更困惑。但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对葡萄酒有三个质量等级以上的分级管理,来自葡萄牙的红酒瓶身上也不难看到当地政府给予的认证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