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宜昌春茶热闹上市
湖北宜昌茶市场上演“群雄并立”
阳春三月,茶园飘香,新一年的宜昌春茶又热闹地上市了。现在的宜昌,已有近60万人从事茶产业活动,茶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最具成长性的特色产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2010年,我市将茶产业纳入农业百亿产业规划中,力图通过几年努力,把我市建成湖北第一、中国一流的茶叶大市。
品牌整合见成效
宜昌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广阔,茶业发展历史悠久。到2000年时,全市共有茶厂2000多家,茶叶商标数百个,但没有一家叫得响的品牌和企业。不少优质茶叶沦为其他知名茶叶品牌的原材料,宜昌茶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市委、市政府积极为茶产业把脉,针对品牌多而杂的现状,先后整合关停了1000多家低水平的茶厂,以重点扶持现有名牌,兼并联合弱势品牌的方式,大力整合茶叶品牌资源,推动茶产业向纵深发展。
其中,通过五峰多家茶叶企业整合,成功组建了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内已发展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夷陵区对邓村绿茶品牌进行整合,由三峡国际旅游茶城、萧氏茶业有限公司和邓村茶叶公司组成邓村绿茶集团,统一邓村绿茶品牌。此后,随着萧氏迅速发展,宜昌茶品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结束了茶叶资源无序竞争状态,产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茶叶年交易额逾1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萧氏集团、采花茶业、邓村绿茶、宜红茶业等4家企业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定为全国百强企业。
新品牌纷纷涌入
经过数年整合,目前宜昌茶产业主要有采花毛尖、邓村绿茶、萧氏等三大知名品牌,茶叶品牌资源相对集中。五峰、夷陵、宜都、秭归、长阳、兴山、远安、点军等8个县市区均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近6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茶叶种植面积达到近60万亩,全市茶叶经营主体众多。
强势的品牌整合,对宜昌茶产业纵深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记者走访发现,就在三大品牌冲击全国市场的同时,一些本地企业又推出一些新的品牌,诸候称霸、群雄并立的局面,逐渐在以一种新的竞争形式出现。
在夷陵茶城,记者见到,除传统的老品牌外,一些鲜有耳闻的本土品牌纷纷登场。一位茶店老板分析说,消费者的需求现在越来越细,大品牌销售价格的固定性限制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大整合前部分老品牌始终保留一些忠实消费者,使一些新老小品牌拥有相当一部分销售市场。
大产业需要大市场
“宜昌在茶叶品牌发展上排在全省前列,但在茶叶外销上却不尽如人意。”作为宜昌茶业的领头人,市政协委员、三峡国际旅游茶城总经理黄宗虎曾在今年的市“两会”上,表达了自己对宜昌茶叶外销的担忧。他认为,目前宜昌中低端茶叶占七成,要促进宜昌茶叶外销,必须做强中低端茶叶品牌。
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我市茶叶生产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分散的农户和小茶厂生产经营方式,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加工企业重视春季名优茶生产,夏秋茶、大宗茶停留在原料坯茶水平,精制茶比例低。茶叶销售专卖店主要集中在宜昌、武汉区域,直接到终端市场的茶产品份额较少。
为什么小品牌能很好地过日子?解决部分劳动力、销售机制灵活、抢购原料更方便等可能是主要原因。但小品牌的增加,各自为政,缺乏竞争力,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从现实到长远,小品牌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生存,但没发展空间,抗风险能力极差。
有关人士指出,要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解决小品牌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靠大品牌从两端解决:茶农鲜叶收购价的竞争优势和以宜昌品牌占领全国相当的市场。从发展的角度看,还要提高深加工能力。宜昌是茶叶大市,随着大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开始深加工,茶产业大发展的路,可能还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