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剑斗镇的茶叶历史
导读:剑斗镇是安溪县铁观音茶叶主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香高味醇,独具特色。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基地建设规模化、技术培训经常化、农残降解制度化,市场管理规范化”的茶业发展格局。
剑斗镇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表明,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地就有人类生息。“剑斗”即“剑光射斗牛”之意,宋、明、清三代均属常乐里。在剑斗,著名的佛教“寺院庵堂”有建于宋代的海潮庵、小横庵、东山岩;还有建于清代的御水寺等。而以道教为主的“宫观庙馆”中就有建于宋代的仙龙宫、明代的王公宫和清代的飞龙宫。如今,这些文物成了当地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现存于剑斗村的吴氏宗祠,始建于明宪宗年间(1470年),自明代以来虽维修多次,但原貌依存。只是到了民国十七年毁于战火之中。随后,吴石斋、吴玉书等乡贤集资依原样重新扩建,于民国庚午年竣工。1998年村民又将其修缮一遍。
仙龙宫位于安溪剑斗镇剑斗村,始建于宋代,供奉圣者菩萨。1995年以来,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台湾的海外乡亲纷纷回乡寻根谒祖,并捐资一二十万元兴建仙龙宫神位、戏台、大埕、水泥路等,还在每年圣者菩萨诞辰日(农历四月十一日)邀请漳州芗剧团到仙龙宫演戏,每次连续演25夜,年年如此,香火甚旺。
剑斗民间的“谢神”、“迎神”活动是人们虔诚和笃信佛教的表现,并成为一种民俗。现存于后井村的彩轿乃是三年一次(农历一月初十至十三日)迎圣者菩萨时所使用的大轿(需8人抬)。该轿制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
汤内坂桥系安溪县为数极少的几座古桥之一,位于剑斗镇圳下村,建于清光绪23年(1827年),为晋江西溪上游最早的石拱桥。后旅外乡亲王祝三曾赴南洋募款修缮这座古桥。历经风雨沧桑的百年老桥因车流量过多,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乡人集资在古桥上方搭建一座水泥桥,以确保古桥永世长存。
剑斗镇成立于1965年,1984年撤公社建镇。境内诸多姓氏至此繁衍开拓,其中不乏名士达流。民国原驻上海专员、兼任江浙沿海护洋队司令、台湾新生报社秘书、新油墨厂厂长、著有《中华民族英雄评传》、《闽南名贤传》、《洪门会创史》、《骊珠丛书》(内含兵学、哲学、文学)的吴吟世,以及民国福建省长萨镇冰赠匾“造福桑梓”、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赠挽曰:“循绩可风”的王祝三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