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家果蔬超市“霸占”沈城
近几年,沈城蔬菜水果超市遍地开花,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它们在大型连锁超市和早市的夹缝中成功逆袭,几乎占据了沈阳大街小巷,成为不少市民购买果蔬的首选地。
“早起去早市买菜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太不现实了,大型超市蔬菜和水果价格贵不说,种类也不够丰富,可以说蔬菜水果超市拯救了我。”白领张女士说,五六年前,买菜对她来说还是一件麻烦事,但近几年从下班到回家的路上,随便走到哪儿都能看到蔬菜水果超市,买菜再也不是难题。
水果超市的增多,并不是偶然。从2011年开始,沈阳市首次把便民菜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工程纳入到政府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中。2013年底,形成了“10分钟买菜圈”,也就是说,市民从家里出来,步行10分钟就能够买到菜。粗略统计,目前沈阳约有果蔬超市500家。
那么,果蔬超市经营状况如何?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夏季正是蔬果大批量上市、价格便宜、百姓餐桌丰富的时候,但沈城果蔬超市的经营现状却大不相同。
近日,怒江北街上有三家蔬菜水果超市接连开业,且客流爆棚,每天傍晚周边居民买菜都需要排队等候结账。与此同时,原本在这条街上经营的果蔬超市却黄了三家,其中两家为中小型便利商店,另外一家规模较大,经营范围包括蔬果、副食、生鲜等,品类齐全。工作人员透露,之所以选择闭店,是因为“一直赔钱”。西江街上一家水果小型超市原本经营很好,但附近一家较大型果蔬超市开业后,前者的客流量猛降了一大半。
果蔬超市经营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并不少见,行业内将这种现象总结为“每天都有开业的,每天都有倒闭的”。
同样都是蔬菜水果超市,为何有的火热,有的却关门?某生鲜超市相关负责人孙建民告诉记者,经营生鲜超市门道很大,但万变不离其宗,能吸引顾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价格。
以该生鲜超市为例,每天都会在100多个品种里,拿出6-7个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品类做特价。采购的价格也直接导致了零售价格的高低。“如果采购团队能够直接从农民手里进货,就是所谓的农超对接,零售价自然低,能够吸引对菜价敏感的百姓”孙建民说。
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模式下,蔬菜从田间到市民的菜篮子必须经过农民、农业合作社、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的逐级分销,这就导致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农超对接则是超市直接与农业合作社对接,与传统模式相比,农产品价格低二到三成。
业内人士预计,“夫妻店”走量少,无法与农民直接对接,价格下不来,大型超市经营蔬果存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未来沈城果蔬超市将以中型和连锁经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