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啤酒变换行头强掏消费者腰包

2007-10-07 20:51 白酒
500毫升饮料降到490毫升,银川超市里啤酒正流行一股“瘦身”热。你是否遇到过、是否看到了减量不减价反升价、靠豪华酒瓶开展“瘦身运动”的啤酒?最近,银川市的郭先生就很郁闷,看到包装很熟悉、很华美的啤酒,就买了几件。可拎回家后却发现“这种碑酒减量又提价”,惹了一堆麻烦事。“啤酒量少了,但是价格没减反涨,算不算欺诈呢?”郭先生不禁感叹:“真不知厂家这种‘瘦身’行为还是否会殃及到别的食品?”

    A 10瓶变9瓶,大瓶换小瓶

    银川的欧阳先生最近有点烦:夏季饮啤酒为一大嗜好的他发现,银川市场上的啤酒促销最近令他眼花缭乱:一箱包装华美的啤酒,由原来的10瓶变成9瓶,大瓶换成了小瓶。自己饮用的新包装啤酒是520毫升装的,而此前,每瓶啤酒的容量是630毫升。啤酒容量“缩水”、“蒸发”,每箱啤酒少了1000多毫升,价格却不降反升,被莫名其妙地“代收”了0.5元。

    磕大户,在啤酒业界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大户到底有多“大”,鲜见披露。银川一位业内人士计算,换包装后,一箱啤酒“缩水”约1500毫升,等于3瓶酒,而变相涨价的背后,是啤酒生产利润的急增。

    “咦?怎么只有500多毫升了?”喝着从超市里买的新装“啤酒”,市民张先生发现这个墨绿色啤酒瓶内酒的容量比以前少了50毫升。张先生打趣说:“之前我还在想,包装变漂亮了为什么价格不变,原来容量少了。”

    8月27日,笔者来到城市中心区的一些大型超市,对市民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笔者发现,某品牌的啤酒从630毫升减到520毫升,另外一种品牌的也减到了500毫升。

    “这是新包装。”看到笔者在饮料柜台前转悠,一位促销人员热心地说。

    “这饮料的容量怎么少了?”笔者问。

    “不知道,是厂里的安排。”面对笔者的询问,促销人员也答不上来。

    有一句常用的广告词是:加量不加价。但是一些企业却在包装和价格上玩起了“小心眼”,让消费者们遭遇“减量不减价”。

    B 啤酒公司就此解释:成本空间出现了故障

    一啤酒经销商就此解释说:“厂家涨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啤酒生产涉及的原料、辅料、能源、运输四个环节,成本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如原料中的大米同比涨幅50%%、麦芽涨幅15%%~20%%、煤涨幅30%%、包装材料涨幅20%%,再加上运输物流成本的上涨,每吨啤酒的成本价格增加60元以上。”一工艺流程相关人士坦言:“新包装啤酒能打开市场,我们内心很高兴,旧包装量大、流程复杂,每瓶酒只赚几分钱;而新包装酒的流程就简单多了,利润也比旧包装酒多些。”

    虽然厂家说“瘦身”无奈,但消费者不认可。欧阳先生表示:“原材料上涨,涨价也无可厚非,但你得告知消费者一声啊。悄悄减量,不是在骗我们吗?”采访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份账单实际上揭开了“包装陷阱”强掏消费者腰包的一角。

    C 市场风光无限消费者被蒙入局

    据了解,目前低端啤酒是市场主流啤酒,市场售价一般在1.5元~2元之间,市场份额占70%%~80%%,被国内几大巨头和一些地方品牌所瓜分;而中高档啤酒售价在4元~10元之间不等,市场主要被洋品牌所占领,如百威、嘉力、嘉士伯。啤酒企业同其他行业同样缴税后,还有一个特别的消费税,销售额在每吨3000元以下,征200元;销售额在每吨3000元以上,征250元。啤酒是一个传统产业,上下游企业多,2万吨的一个厂至少能解决上千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据介绍,一种啤酒要进入某家酒店或大的餐馆,至少要掏出几万元的进场费,多则几十万元,这也是目前消费者在某些餐馆或酒店吃饭往往只能喝到一二种品牌啤酒的幕后原因。某种啤酒除了进场费,其他的啤酒已无法再进入这个酒店或餐馆,形成了实际上的垄断权,当然其消费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羊毛出在羊身上,啤酒企业或啤酒经销商出的进场费,被无情地转嫁到了消费者的头上。据了解,在夜宵一条街的啤酒经销户,最多的一年可赚得10多万元,少则也以万元计。而总经销某种市场份额大的啤酒销售商,每年的利润当以百万元计。高额的利润,促使经销商不惜采用非常规的手段,以各种活动为诱饵暗自形成一种经济共同体来谋求更大的利润。银川市场上,新包装普通啤酒当下售价约22元,而之前的旧包装啤酒仅售19元。

    D 如此涨价难以治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许多厂家在为实施的升价举措叫好,但业内人士却显得不是很乐观。

    上调价格,目的都是要扩大啤酒行业利润空间,但最终结果怎样?“其实更多的利润却隐藏在谁也说不清、看不见的空间里。”一业内人士说。他认为,如此涨价不是治本之策。

    “我们正陷入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事实上,在一些区域,个别啤酒生产厂家的利润只有几分钱,甚至是亏本,通过变换包装的方式,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啤酒行业利润下降对于第一阵营啤酒企业而言实属无奈。不规范管理导致的不公平竞争是其中重要因素。据了解,一些地方啤酒企业通过政府减免、缓交税收等政策来降低成本。而造成利润下降,在某些区域,一瓶啤酒的利润只有几分钱,甚至是亏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却费着心思拿顾客开涮。

    国家已经从1999年4月1日起禁止生产非B瓶啤酒,6月1日起市场禁止销售非B瓶啤酒,但直到今天,非B瓶啤酒在市面上仍有偷着销售的。夏季是啤酒消费的旺季,超期服役的啤酒瓶又偷着“成群结对”地进入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

    据悉,今年3月5日,中宁县武某在家中用啤酒招待客人,当武某要打开第七瓶啤酒时,突然啤酒瓶口玻璃破碎,其左手虎口肌腱被割断,当晚家人将其送至中宁县医院治疗。

    3月6日,武某父亲来到中宁县消费者协会投诉,他认为啤酒瓶质量有问题,啤酒瓶生产的日期有2002年的,也有2003年的,啤酒瓶存在质量隐患。

    消协通过深入调查了解,3月28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啤酒代理商承担了消费者武某全部治疗费2690元及住院治疗的护理费、误工补贴810元。

    9月25日,16岁少女娜娜(化名)又被突然爆裂的啤酒瓶炸伤,送医院抢救后,脸部被缝了8针。

    据医生说,娜娜的面部伤口愈合后估计会留下一道三四厘米长的疤痕。对此,娜娜的父母已哭过好多次。

    据娜娜介绍,25日下午5时许,因家中来了客人,父母让她到附近的超市买啤酒。她接过店主递过的一捆啤酒,发现捆绑的绳子有点松了,放在地上重新捆绑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啤酒瓶不知何故突然爆裂了,接着娜娜的脸上鲜血直流。她当时惊呆了,被送到医院急救。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国家的相关强制性标准明确规定,啤酒外包装必须用合格的啤酒塑料周转箱、瓦楞纸箱或木箱装运,箱内要有防震、防撞的间隔材料,防止啤酒相互碰撞,不得采用捆扎啤酒等方式包装销售啤酒。

    食品“瘦身”之后,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吗?销售情况是最好的证明了。一家连锁超市的店长介绍说,在价钱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容量减少的饮料销量并不理想,使消费者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销售业绩并没有随啤酒“瘦身运动”随之起舞了。

    自治区工商局相关人士分析指出,啤酒的消费场所主要是中高档酒楼、夜场和娱乐场所,而这些高档啤酒的销售基本是由厂家自己运作,变换包装搞促销,“买断经营”的现象愈演愈烈,一个大一点儿的夜场光进场费就有8万元~10万元。因此,进入市场大都是包装买卖。工商局相关人士指出,啤酒生产经销商,不能只在涮消费者、玩“太极”上下功夫,根本应在研制开发新产品,薄利多销,向啤酒品种多样化发展上作努力,不应只在消费者身上动歪点子,如此可能走向被排斥的境地。应向低浓度、低酒精度方向发展,多出新品牌,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啤酒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得以维护住本品牌市场生存占有率。

    针对厂家这种“瘦身”行为,价格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细看包装上的说明,货比三家,不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到“瘦身”食品。

    啤酒变换“行头”变相涨价,厂家的说法,市民对啤酒走歪行径的埋怨,不能期待一家能解决。“啤酒业被认为是‘无痛的税收’,如果在引导和利益格局上调整好,对啤酒企业和市民就是一次双赢,或许能走出寒流。但调整不好,诱人的馅饼也可能蜕变为危险的陷阱。”银川一业内人士对笔者说。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