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起源的方式是由原料和气候决定的
白酒起源的方式是由原料和气候决定的
我国是制曲酿酒的发源地,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坂口谨一郎曾说中国创造酒曲,利用霉菌酿酒,并推广到东亚,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白酒起源于何?何人始创?迄今说法尚不一致。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 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说文解字》说:“糵,芽米也”。“米,粟实也”。以后用麦芽替代了粟芽,糵与曲的生产方式分家以后,用糵生产甜酒(醴)。商、周一千多年到汉朝,糵酒还很盛行。北魏时用榖芽酿酒,所以在《齐民要术》内无糵曲的叙述。1636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内说:“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逐至失传”。据周朝文献记载,曲糵可作酒母解释,也可解释为“酒”。例如杜甫《归来》诗里有“恁谁给曲糵,细酌老江乾”;陈騊声有“深深曲糵日方长”的诗句,这里“曲糵”也是指“酒”。
一、白酒的根基依托农业
酒作为依托于农业的深加工产品,其产生必然要受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影响。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环境中,只能依托自然环境而造,比如说新疆盛产葡萄,所以有葡萄酒。西藏因为盛产青稞,所以藏族同胞酿造的青稞酒举世闻名。而江浙盛产糯米,所以有了黄酒。而岭南生产稻谷,所以客家人喜欢酿米酒。北方更不用说了,作为高粱和麦子的主产地,所以北方人烧酒也是出了名的。从各地自然环境和农作物来看,酒的发展一般受农业影响。也就是说,哪里盛产什么,就自然而然会产什么样的就品类。
在社会相对封闭、交通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不可能把新疆的葡萄大量运到长安酿造葡萄酒,也不可能把大量生产于北方的高粱,运到岭南去酿造白酒,所以到今天为止,整个广东省都不曾有什么白酒品牌,有的也是改革开放后投产的,比如梅州的长乐烧,就是在90年代才新建的,虽然长乐烧也号称拥有悠久历史,那也只不过是米酒的历史罢了。要不然,如果广东有好的白酒厂,来自全国各地的白酒品牌,如何能够在广东攻城掠地呢?再比如,与广东类似的省份浙江,这也是中国缺少著名白酒品牌的省份,因为当地盛产稻米酿造的黄酒,在古代也不可能千里迢迢把北方产的高粱运过来酿造白酒,所以历史以来广东、浙江都是中国白酒势力最弱的省份。
在这种产业基础上,白酒的产生注定不可能在南方。因为客观条件不具备,没有产业基础,如何创造产业,就算有再好的技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白酒的酿造受气候影响
古语有云,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样东西将在气候的影响中变得决然不容。如果说白酒起源于北方,是受古代社会环境和农业结构决定的。在盛产高粱、麦子和豌豆的北方地区,白酒最有可能诞生。但是从酿酒的酒曲上来说,我们能够更直观的发现,中国白酒的诞生。
曲在《辞源》的解释为酒母,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亦作“曲”。曲或鞠的简化字为曲。酒曲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良,由散曲发展到饼曲,终于形成了大曲和小曲。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曲霉,适宜于北方天气寒冷的各省。制造大曲的原料为大麦、豌豆或小麦,例如前者为汾酒、西凤酒大曲,后者为茅台、泸州酒曲等。因制曲原料为麦类,常称为麦曲,其形状似砖,又称砖曲,其曲块大和用曲量多,通称大曲。用于酿造我国的传统工艺名优白酒。小曲酒主要微生物是根霉和毛霉,在南方亚热带的温暖气候,有 利于生产小曲及其小曲酒。制造小曲的原料为大米或稻糠,有的加入中草药,如邛崃米 曲,董酒米曲;有的不用中草药,如厦门白曲,稗木镇糠曲等。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酿造白酒的原料不仅盛产于北方,而且酿造白酒的大曲适应的环境也是北方寒冷环境。而且从消费角度来说,因为北方气温比较低,古人才需要酿造高度酒来抵制寒冷,而在南方温润的环境中,天气的炎热很难接受白酒,所以南方人喜欢喝甜甜的米酒,在热天对上清凉的山泉来消暑。这种气候环境,也注定了南北饮酒方式的不一样。从而也决定了白酒的诞生只能是在北方。
另外据国家文局和食品工业协会确定的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白酒酿造遗址全国仅有五处,分别是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名单的还有四川水井街酒坊遗址、贵州茅台酒传统生产工艺技艺、江苏双沟醉猿文化遗址、四川泰安作坊遗址、徐水刘伶醉“润泉涌烧锅遗址”。
可以说,历史最悠久的烧锅酒遗址就处于北方,1998年,文物部门对酒厂烧锅遗址进行了发掘。经考古专家鉴定,现厂区内“润泉涌烧锅遗址”的年代为金元时代,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其中有16座发酵池自金元时期一直使用至今,为中国已知历史最久的古发酵池。2005年4月5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确定刘伶醉古烧锅遗址同贵州茅台酒传统生产工艺技艺、四川水井街酒坊遗址等五家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