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仓·宜宾酒类金融仓储项目开工
宜宾酒融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暨“中国酒仓·宜宾酒类金融仓储项目”开工仪式在宜宾临港开发区举行,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宣布项目开工。
据介绍,“中国酒仓”项目位于宜宾临港开发区,占地面积478亩,总投资6.1亿元,以建设酒类金融仓储区为核心、建设酒融仓质检中心及办公区、酒泵房、包装灌装区、品展区、消防设施、配套工程等。项目建成后可储存总量11.5万吨左右的原酒和成品酒,将进一步破解长期制约中小型酒企融资困境,原酒附加值低的产业格局,促进宜宾酒业整合转型升级,持续巩固宜宾白酒的行业龙头地位。
聚集资源打造全产业链平台“随着以五粮液、茅台为代表的龙头酒企2015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市场回暖趋势已初现端倪。”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秀华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酒类产业已经由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发展。充分认识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新格局,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酒仓”项目作为适应市场新格局的产物,以建设类金融仓储区为核心,配套建设酒融仓质检中心及办公区、酒泵房、包装灌装区、品展区、消防设施、配套工程等,建成后,可储存总量11.5万吨左右的原酒和成品酒。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在“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宜宾将率先建起白酒全产业链创新整合平台。
中国酒仓’就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方,除酿造之外的所有环节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宜宾酒融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白仕平介绍,这意味着中小酒企不需要在生产线上投入大量资金,而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资本投入到研发、销售上,从而助推企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酒仓”从平台搭建、资源整合、金融创新等方面与临港开发区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打造白酒产业综合服务基地、中国白酒产业金融示范项目,将加快推动宜宾酒业生产发展集群化、品牌化,共同促进酒企、金融机构创新升级和临港开发区产业发展。
白酒“当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就像是一个白酒‘当铺’。”宜宾学院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教授认为这是‘当铺’的现代化、信息化、金融化、市场化。该项目将可以对进入酒仓的白酒进行第三方价值评估,白酒企业可以根据该评估结果,向银行进行贷款,缓解企业资金链的压力。
“白酒企业的资金占用率和周期都是很长的。”临港区管委会副主任曹杨表示,白酒企业从进购粮食开始到产品出货,周期需要三年。这期间企业需要自行负担其中的各项成本,这对酒企尤其是中小酒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资金问题。
“酒企将酒仓储到项目里,可以通过仓单质押的方式获得贷款,东西质押在项目方这里,由项目方作为第三方评估单位和第三方监督单位,银行也放心。如果企业出现问题还不起钱,可以由项目方出钱卖掉这部分酒并偿还贷款,白酒本来就是年份越高越值钱,不会亏。”曹杨说。
在构建标准化运营模式上,“中国酒仓”将建立八大标准,包括通过原材料质量溯源体系,实施严格的源头质量管控,实现原材料采购标准化;通过多粮浓香型固态发酵的全覆盖,实现酿酒工艺的标准化;全过程质量监控,实现收储质量的标准化;细分市场,酒类分级,实现定制酒的标准化;专业团队“一站式”对接,实现服务体系的标准化;统一运营、统一营销、统一维护,实现品牌的标准化;银企合作,推动仓单质押标准化;建设大数据中心,联合四川酒交所平台,实现白酒线上产品标准化。
“这是一种无烟经济,迎合了临港转型发展的需要。”曹杨表示,建成后的“中国酒仓”将创新整合宜宾酒类资源,推动白酒产业生态圈价值重塑,将宜宾打造成为全球白酒金融示范中心。
“在白酒行业调整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宜宾作为中国白酒之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刘秀华表示,“中国酒仓”项目的建成将促成白酒行业从原料、生产、包装、质检、销售、融资的全产业链整合;加速宜宾白酒产业集群化进程和生产服务基地集聚效应的形成;驱动酿酒工业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