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明」酒官之立 周代政府对酒的管理
“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中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初或者更早以前的石器时代。然而,回望以礼制作为社会规范的西周,因其系统、严谨的官方管理制度,使得酒文化迈向了更系统、更规范、更理性的方向。
商卣
“西凤酒”寻周记——宝鸡市融媒体中心探源礼乐文明全媒体采访行动启动以来,记者不仅探寻了周人迁徙的足迹,还感受到了不少引人深思的周文化。以饮酒、管理酒的事务来说,周人就设置了专门的酒官,让酒文化在官方设定的合理规则和制度内得以良性发展。
“周是一个极其重视礼节的朝代,设置有酒正、酒人、浆人等官职,他们都是负责管酒、制酒、用酒的官员。可以说周人对每一个与酒相关的环节都有严格要求,都有酒官的参与和管理。”宝鸡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员权瑞雪介绍说,酒官的出现弥补了夏商对酒管理上的缺失,使人们用酒开始规范化、制度化。
《周礼》记载,“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为公酒者,亦如之。”意思是说,酒正掌管有关酿酒的政令,按照酿造酒的方式方法,把造酒的材料发给酒人、浆人。凡是为公事而酿酒的,也按照造酒所需把造酒材料发给他们。简而言之,酒正就是当时管理酒政的最高长官。
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何难,酒正不就是一个传达上级政令,再按规定给下级分发各类制酒材料的人嘛,要是自己穿越到西周必能胜任。其实不然,酒正的本领可不简单,《周礼》中明确提出,酒正不仅能“辨五齐之名”“辨三酒之物”“辨四饮之物”,还能“掌其厚薄之齐”,也就是说酒正需要品鉴、辨别各类酒和饮料,按照质量、口感划分酒的用途,可以说酒正这一职务至关重要,是整个酒官系统中的“灵魂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
龙纹斗和羽纹斗
酒正之下还有两个管理酿造作坊的官职,即“酒人”与“浆人”。《周礼》记载:“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奉之。”“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酒府。”酒人掌管酿造五齐、三酒,遇到祭祀就带人供奉所需要的酒。浆人就是负责掌管“六饮”的人,“六饮”即水、浆、醴、凉、医、酏。
酒正、酒人、浆人……这些与酒有关的官员,也要接受制度的约束。周人吸取了夏商的经验教训,即便是对酒的酿造质量、酒材消耗等也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周礼》记载,“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小宰听之。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饮酒不会。以酒式诛赏。”大意是说,酒正把发出的酒和酿酒原料,每日小计、每月总计,年终还要精心盘点,确保所有账目准确无误。他们的上级则按照个人成绩和规定对其进行赏罚。
总而言之,周人对酒的管理层次清晰、赏罚分明,甚至于对酿酒的方式、标准也进行了统一,这为3000多年前周代酒文化研究,乃至后世酒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在周原旧地,酒魂依然被延续,西凤酒传承周原人的酿酒基因,使酒文化在当代周原大地得以发扬。
11月5日艳阳高照,走进宝鸡周原博物院,一件件精美的青铜酒器经过数千年的时间浸染,通过文物工作者的精心保护,展现在今人眼前,无不彰显着周人酿酒业的盛况。记者站在周原遗址出土的羽纹斗和龙纹斗前,想象着,假如穿越到那个礼乐文明的西周时期,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件件装着美酒的酒器由酒人送至酒正面前,酒正手持双斗正品尝着新酒的滋味,并按其“薄厚”不同划分用途,或祭祀、或宴饮。不知他会不会想到,在3000多年后这些酒器会被陈列在展馆里,后人对酒的喜爱依旧绵延。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周代的酒官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并不起眼,但这一套上通下达、严谨细致的管理制度与酿造方式,在我国酒类的生产、饮用、管理和文化推广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官职的设置,更闪烁着周人的管理智慧和饮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