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紫色”梦想
在葡萄酒的世界里,原料产区有着泾渭分明的地理维度划分,而杰西丝·罗宾逊这个名字,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
在葡萄酒的世界里,原料产区有着泾渭分明的地理维度划分,而杰西丝·罗宾逊这个名字,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简直如雷贯耳。她所著的《世界葡萄酒地图》被誉为“葡萄酒的《圣经》”,书中对葡萄酒产地有一个很明确的地理倾向,数据画到地球仪上,就是北纬37度~39度,这两根纬线穿过了中国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而美国的加州以及法国的波尔多,都位于这个黄金带区域内,并称世界三大黄金葡萄种植基地。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在宁夏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迅速崛起为中国葡萄酒希望之乡。
产地原生态:
宁夏葡萄产业“正本清源”
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业近10年发展迅猛,年平均增速在20%左右,国产品牌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大半江山。但不幸的是,中国葡萄酒与国际上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而更为残酷的是,我国进口葡萄酒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不断增长,洋品牌在前几年折戟之后,再度卷土重来,大肆入侵。
面对如此困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曾感慨,中国葡萄酒的竞争需要正本清源,葡萄酒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原料,应该回归到以品质为核心的轨道上来,迎接国外洋酒的挑战。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农业大学晁无疾教授表示:中国葡萄酒和国际上的差距,最大的问题是原料的质量。矛头直指国产葡萄酒的原料短板。毕竟,在国内外的许多专家眼里,葡萄酒业一直以来的逻辑就是“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这被誉为金科玉律。
实际上,国产葡萄酒存在原料短板并非空穴来风。业内专家李华、房玉林曾表示,影响目前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核心就是产地生态体系的问题,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严格根据葡萄的生态要求来进行,大量葡萄园布局在非适宜的区域,品种单一,产品趋同性严重,不仅产品质量低,生产成本高,而且导致生态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资料显示,如今中国葡萄酒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十,葡萄种植面积更是名列世界第五。按理说,中国葡萄酒业在原料上,应该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国总体上的葡萄种植面积非常庞大,但不少企业的基地却极不稳定。晁无疾教授表示,我国有自己稳定的高质量基地的酒厂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多少反映了葡萄酒业的浮躁作风,很多企业并没有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至今仍处于抢原料的阶段。有一些企业,甚至仍在进口原酒来进行生产。据一位业界专家披露,相较于前些年,葡萄原酒进口的质量不升反降。
可悲的是,在世界葡萄酒版图上,葡萄酒的原料问题本不应该是中国的短板。在行业性的大跃进之后,中国葡萄酒产业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庆幸的是,以“产地生态”为核心的理念被提出,而其中的构想者和实践者——宁夏就找到了一条生态回归之路。
宁夏:全国较大的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区
从专业角度上看,葡萄酒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原料,而原料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品种,还取决于产地,包括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小产区”的价值体系和严格的规范。换句话说,葡萄酒的好坏跟产区直接相关,世界范围内的好酒都用其产地来命名。爱饮葡萄酒的人士,没有谁不知道波尔多和布根地的,这是法国两个产酒区的地名,堪称全球最佳酿酒区,也是著名葡萄酒酒质的标志。农业推广研究员,中国著名葡萄种植专家李巍说:“将来在中国土地上要生产精品葡萄酒,不向西部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抓住了这个契机,2010年,王正伟在贺兰山东麓调研时指出:“贺兰山东麓是国际国内业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是宁夏比煤炭更宝贵、更难得、更有开发潜力的优质稀缺资源。”
贺兰山东麓地区位于北纬37°-39°,处于银川平原西部边缘。贺兰山屏障于西,黄河流经其东,形成了“山河相拥,山川夹廊”的独特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贺兰山东麓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也因此被国际国内公认为世界最适合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地区之一。2003年4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区面积20万公顷,可用于开发种植葡萄土地150万亩,是全国较大的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负责人向记者细数了宁夏发展葡萄产业的诸多优势:一是贺兰山东麓光照充足、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适于优质葡萄生产,为生产一流的葡萄酒打下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二是这里具备生产高品质酿酒葡萄的适宜土壤条件,主要土壤类型为适宜葡萄生长的带砾石的沙质土和淡灰钙土,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丰富。
三是这里干旱不缺水,具有便利的黄河水及地下水灌溉条件。
四是生产的葡萄原料满足葡萄酒加工标准,糖分高且酸度适宜,能在自然状态下发酵,无需添加糖和酸。
五是土地资源丰富,便于规模化发展。目前贺兰山东麓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内的可利用土地面积就达150万亩,且这些土地大部分属于原始地,不与粮食作物争地,有利于规模化开发和集体化经营。
……
另一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把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做成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个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国内较大、全球知名的葡萄文化生态经济产业带,形成宁夏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的增长极”的战略,为贺兰山东麓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去年起决定将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建设作为“十二五”宁夏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打造“东有黄河金岸,西有葡萄长廊”的塞上新景观,使两条经济产业线、生态景观线、文化展示线、旅游观光线在“塞上江南”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自治区政府规划到2020年,在贺兰山东麓形成总规模达100万亩的葡萄产业带。同时建设“一心、三城、十镇、百庄”,即建设1个葡萄酒文化发展中心,3个葡萄酒城,10个各具特色的葡萄主题小镇和100个以上的酒庄(堡),实现千亿元产值。宁夏特意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办法》,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带动产区政府整合资金,吸纳企业、个人投入100亿元以上,五年投入600亿元,到2020年建成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百万亩葡萄长廊建设是宁夏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特色产业,必将成为宁夏一张靓丽的名片。
如今,贺兰山因为天时、地利、文化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各葡萄酒企业艳羡的目标。
中国葡萄酒业巨头张裕、王朝、长城多次到贺兰山考察,除了收购原酒,还就葡萄种植、加工、灌装等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势。最先看中这块产区优势的是王朝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的途径,在贺兰山东麓扎下了根。中粮集团长城酒业以曲喆为首的高层领导,组团考察之后,与当地政府定下了10万亩的开发种植协议。张裕总工李记明多次到宁夏为其高档酒寻找原料,并向贺兰山葡萄酒公司发出了长远合作、共同发展的橄榄枝。2005年2万亩原料基地规划实现了5000亩的一期工程,2006年再上5000亩,三年内达到2万亩的开发规划,让张裕公司在这块宝地上拥有了可以竞争世界的珍贵原料。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威龙葡萄酒,依靠其敏锐的市场掌控能力、灵活的企业机制和人、财实力,于2004年抢先拿下贺兰山公司的全年葡萄,大赚一笔不说,还成为酒界原料抢购的经典案例,被津津乐道。
另外,以高端酒形象闻名酒界的如北京龙徽、丰收酒业,中原劲旅古井葡萄酒,均纷纷抢滩贺兰山东麓,原酒价格一路攀升,从2004年初的3000元/吨无人问津,到2005年下半年的7000元/吨还供不应求,比进口酒的到岸价还要高出1000多元。
截至2012年底,宁夏区葡萄种植面积超过51万亩,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7.9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
好葡萄酒是“管”出来的
纵观国内外葡萄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注重产地保护、制假售假、粗放式经营管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葡萄酒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法国有着上千年葡萄酒酿造的历史,同时也拥有世界上健全的葡萄酒法律规范,正是通过严格遵守法规保证了葡萄酒的质量,保护了葡萄酒的原产地,才确保了法国葡萄酒品质信用享誉世界。而某地曾是中国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近百家葡萄酒生产企业,葡萄产业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但是在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同时,由于法律法规和管理没有及时跟进,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炮制大量的假冒伪劣葡萄酒充斥市场。2010年12月24日制假、售假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该地葡萄酒销售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夜之间,所有的产自该地的葡萄酒在全国市场纷纷下架,不少正规的葡萄酒企业也受到牵连受损,葡萄酒产业一蹶不振。
为了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保护贺兰山东麓葡萄原产地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质量和品牌信誉,自治区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这是宁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条例》的正式出台,对于确保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按规办事、保护产区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利用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优势,从严控制‘贺兰山东麓’这块牌子,建立统一的贺兰山东麓市场品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严格葡萄酒企业资质审批,提高准入门槛,对招商项目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强,坚决杜绝那些规模小、档次低、无特色、重复模仿的小企业进入产区;对已进入的,要积极通过重组、合并、收购等方式,加快改造淘汰步伐,全面提升整体水平。同时,产区内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实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产品追溯查询系统。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区及其周边5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化工、建材、制药、采矿、规模养殖以及产生重金属排放等对土壤、水质、大气造成污染和对葡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的项目。”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