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红酒扫码——不要误导“性价比”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进口葡萄酒商家或多或少都遇到了这种情况。曾经的“我查查”价格事件是这类模式最早的运用。
笔者专门关注进口葡萄酒,也经常遇到有经销商要求制作有二维码的中文标,而且要二维码能够扫出产品信息,更主要的是有一个高的离谱的价格,这种情况相信很多的同行都有遇到。更是经常有经销商问产品是否能够扫出价格等等。
希望有扫码的当然是希望得到更好的价格安全感,即给到客户的价格远比扫出的价格低的多,让客户有所谓的高性价比的优越感。不可否认,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这种扫码营销是有一定的市场,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影响一些人。但是,这种方式注定是短期行为。
首先。如果说酒类要用这种方式可以创造持续的供货价值,那么,充斥市场几千年的白酒为什么不用呢?因为,中国的白酒在各种价位档次都已经形成价格标杆参考,很透明。消费者很容易用新品和这几款可以主流的同档次产品进行对比而得出是否值这个价。
其次,为什么那些正在国内流通成长的进口酒大品牌不这样做,反而还在增长?比如中国市场畅销的几款很接地气的新世界主流大众酒,如美国大公鸡、加州乐事、澳州黄尾袋鼠、加州金兔、豆蔻山等。因为只有产品进入大流通渠道,让更多的消费者有了消费体验才会有可能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规模,从而形成良性的市场;即使价格透明也不影响消费者对一个建立在品质基础之上的高性价比产品的认可和需求。比如现在市场中加州乐事和电商渠道中的价格就很透明,但是,市场总量依旧在增长。
再则,依靠扫码决定了你的定位:只会让你的商圈会越来越小。在现在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想产品信息不透明,除非你的产品只卖给极少数的个人,而且还要保证他们不会有机会联系上,而且还要保证他们不会喝到给你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能做到吗?
2015年10月号的《葡萄酒评论家》有一篇《不要误导“性价比”》一文,建议大家有空看看,和本文有共识之处。
综上所述,做真正的可持续的品牌和市场,就要远离一夜暴富式的虚假泡沫思维。互联网+的伟大功能不是用来制造虚假。如何有效利用好互联网的传播功能为市场推广做积累也一直是个值得企业花心思探讨的课题。归根结底,千万别把消费者当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