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打凼村:风吹稻穗酒飘香
立秋过后,走进安龙县钱相街道打凼村,只见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道两旁,墙上镶嵌着海底古生物化石,仿佛承载着远古的沧桑。庭院里的花草树木、时鲜蔬菜,充满着勃勃生机。高大虬劲的重阳树,参天挺立;山后的鸳鸯泉和珍珠泉,甘甜清冽、终年不绝,数百年来滋养着勤劳的各民族群众。一弯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流到村尾,停下脚步,形成一潭碧水,宛如明镜,倒映着青山和蓝天。
碧绿醉人的景色
因水凼尚存,“打凼”由此得名。“身临潭边,心都被水的碧绿醉倒了!打凼不仅凉爽,而且景色美得不忍离去。”广西来的林女士陶醉地说。
打凼村位于钱相街道的东北面,距县城20公里。全村259户1113人,居住着布依族、汉族、苗族等民族,布依族占总人口的98%。寨子环境幽静,古树、古屋、古桥、古泉相映成趣,孕育了打凼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民族文化。使打凼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贵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民族民间武术村”“中国武术之乡”等诸多名片。
“多亏有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我们改造了村子,家家户户都变漂亮了,我的农家乐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啰!”经营“手抓饭”的农家乐老板王子俊忙得不亦乐乎,笑呵呵地介绍说:“平时一天有3—4桌客人,周末有10来桌客人呢。”
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思路一变天地宽。近年来,打凼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狠抓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文明乡风等建设。在州及安龙县民宗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特色民居、河道、进寨道路、污水处理、休闲广场等人文景观实施一系列改造提升。注重民族特色元素的保护和传承,让优秀民族文化和特色村寨生活环境相适应,加强传统民俗民居、古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整保留十余栋原生态布依族风格民居。现在打凼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鸟语花香、风光迷人,随处都可体验到最美的“乡愁”。
“快尝一碗刚出锅的米酒,香醇得很咧!”正在家门口用传统工艺酿酒的老奶奶热情地招呼着,远远就闻到一股酒香扑鼻而来。“六月六就卖了好几坛。”老人笑着说。
酿制香醇的米酒
村庄美,人气旺,游客聚。打凼村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村寨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游客在这里与绿色共舞,与光阴共鸣。利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把经济发展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不少群众端起了“生态碗”,吃起了“旅游饭”。村里因地制宜发展100亩软籽石榴、400亩高粱、400亩玉米,养殖了100多头牛、400多只羊,还开办了两家农家乐和一家民宿,并正在打造3个树屋。2022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000余元。
“我们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讲好打凼故事,让打凼成为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舞台。”打凼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金政美说。
高大虬劲的重阳树
用好民族文化优势,让特色村寨“富”起来、“美”起来、“旺”起来、“聚”起来。每逢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民族节庆,打凼都要开展唱山歌、浪哨等民间民俗活动,打糍粑、包粽粑等制作美食,表演舞狮、八音坐唱等文艺节目,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每年重阳节在村里56株重阳树下举办百叟宴,各民族长者围坐在一起,喝着飘香四溢的米酒。青年们唱着优美的祝福歌,跳着欢乐的竹竿舞,表演民间武术。大家欢聚一堂,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探索‘民族团结+农文旅’的发展模式,形成民族文化与旅游、体育、娱乐相融合的产业体系,努力闯出一条以农兴文、以文促旅、以旅带农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钱相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潘彬信心满满地说。(文/图 陈湘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