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久与黄酒
黄公望字子久,他的山水画,在水墨画历史是青天打了一个响雷,为后世写景家开了无数奇花瑶草。李日华曾在他的笔记中这样写道:“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急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噫!此大痴之笔,所以沉郁变化,几与造化争神奇哉!”黄子久贬官后是以卖卜为生。也就是帮人打卦算命。来往于苏州、无锡、常熟一带。后隐居在小山头(今虞山西麓)。因为黄子久擅长浅绛山水,用赭石比较多。设色山水赭石是一种很重要的颜色。后世画家就传说虞山的赭石必不同他处。子久先生很喜欢喝酒,常常把自己喝多了。《海虞画苑略》说他“尝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门,循山而行,山尽抵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齐女墓下,牵绳取瓶,绳断,抚掌大笑,声振山谷”。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看到这一节我有点好奇黄先生就算是能喝,也不能这么个能喝法儿。这一晚上得干多少瓶啊,“桥下殆满”这得有多少。我怀疑黄先生喝的不是我们今天的这种酒。照我们今天酒的度数还不喝死了。
据史书载元朝时有个专管造酒的政府部门,叫做“醴源仓”这个醴源仓里;“掌受香莎、苏门等酒材糯米,乡贡曲药,以供上酝及岁赐百官者”。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在掌供玉食的宣徽院下设光禄寺。光禄寺上设大都尚饮局、尚酝局。前者掌管上贡的细酒,后者掌管文武百官的酒醴。不仅男的喝,女的也喝。王公贵族家的女性,骑马去索取官酒,这也是身份的体现,有时尚酝局的人不给就挥老拳痛打他一顿。
元朝时粮食酒的酿造量非常大,南方酿酒主要还是以糯米为主,有的里面掺上草药。比如地黄、五加皮、姜蕤、黄精、枸杞、白术之类。这和今天的药酒差不多。
这样看来黄子久先生喝的酒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酒。但是能喝到他那种程度也是够惊人的了。况且黄子久先生还发明了冰镇黄酒,他把酒浸在水里一边划船一边冰酒。到了想喝的时候拎起来一看,只剩下个绳头,能不放声大笑吗?于是就有了声振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