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多项举措帮助解决四川奶业发展问题

中国食品工业网 2008-01-02 10:19 饮料
记者调研发现,饲料价格上涨、奶农资金缺乏、政策落实不到位、原料奶供应不足、产业链各环节联接松散,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以及保险试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四川奶业的发展。 针对《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落实和四川奶业

记者调研发现,饲料价格上涨、奶农资金缺乏、政策落实不到位、原料奶供应不足、产业链各环节联接松散,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以及保险试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四川奶业的发展。

 
针对《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落实和四川奶业的具体情况,业内人士提出,尽快落实补贴,规范奶牛饲养,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投融资机制,积极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奶产业中的领军作用,促进四川奶业更好更快发展。

--奶业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奶业持续快速发展。据四川省畜牧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四川奶牛存栏量已近16万头,牛奶产量达到了47.43万吨。预计全年奶类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8.06%。同时,四川奶牛饲养逐步向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全省范围规模达到50至1500头奶牛的小区有130个,10至49头奶牛规模的小型养牛场有3000多个。近几年,四川的奶牛存栏数在全国排名第18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8位,奶类产量在全国排名第10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4位。

四川奶产品的产出主要集中于三大区域:一是以成都、眉山等城市为中心的城郊奶源,以规模化奶牛养殖为主,是该省主要的奶源基地;二是以凉山、甘孜、阿坝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主的高寒草原牧区,该区域的奶源以牦牛乳为主,年产奶量低,以牧民自己消费为主,基本没有商品化;三是分散于广大农村的零散奶源。 

2006年6月17日,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10个“全国奶业强县”中,四川洪雅县榜上有名,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奶业强县。根据洪雅县制定的奶牛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县存栏奶牛7万头,力争达到8万头,年产鲜奶25万吨以上,产值突破3亿元,建成西南最大的奶源基地县。

--奶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意见》具体落实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眉山市畜牧局、洪雅县畜牧局的有关负责人反映,如按政策规定,一头优质奶牛国家政策应补贴500元,但是,在眉山、自贡等地,只有洪雅县被列为农业部定点县,而其他地方的优质奶牛,必须是冻精奶牛才能得到这项补贴,其他优质奶牛就不能享受。由于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一些地方处于观望状态。

二是成本上涨奶农利益受损。简阳杨森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和养殖户反映,受原油和谷物(主要是玉米)价格上涨以及气候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奶牛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其中饲料成本增加了30%,人工成本增加了一倍,防疫、运输、水电等其他费用也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原料奶收购价格却与前几年价格持平,每头奶牛养殖收益比上年平均减少了1200元,约30%的养殖户出现亏损,一些小规模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牛。

三是奶农资金缺乏,投入严重不足。据眉山市畜牧局及洪雅县部分奶农反映,现在银行除了农村信用社能贷到少量款外,其他各家银行几乎都不能贷到款,原因是养殖业的风险太大。按照银行规定,贷款必须要有不动产做抵押,而奶牛属于活鲜品是不能做为抵押的。奶农贷款需要有保险公司作保。但是,目前保险公司考虑到自身风险,也不敢轻易作保。人保财险洪雅分公司经理童民说,去年洪雅县对奶牛保险进行过探索,采取市、县两级财政各出50元,奶农出140元对奶牛进行保险。当年全县承保了60头,保费收入为140多万元,一年下来,保险公司的赔款额是160万元,加上其他成本,亏损达30多万元。其结果是,保险公司不敢保,奶农更贷不到款。

四是原料奶供应不足。据统计,四川每天的牛奶消费量约为2000多吨,而四川的奶源供应仅有1800多吨,奶源缺口为10%,全省乳制品企业投产率只有50%左右。

据了解,造成四川原料乳供应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牧场资源有限。城市化进程客观上造成了奶牛基地建设重复投资。长期以来,为方便牛奶加工和销售,四川奶牛基地主要分布在近郊地区。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府及企业不得不每隔3-5年,重新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的奶牛基地,这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制约了饲养规模的扩大,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使基地产业化、规模化建设严重受阻。 

2、饲草资源有限。奶牛饲养离不开大量的饲草资源,而目前四川奶牛基地普遍集中于草地资源稀少的高成本地区,能用于奶牛饲草种植的土地不多,农民饲养奶牛不得不使用田边地角的野草。 

3、奶牛平均产量低。四川奶牛产业总体产出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单头奶牛平均产出量低,一般在12-25公斤/天,同一些奶业发达省份的日产35-40公斤/天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四川乳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现象,主要依靠增加奶牛头数来增加牛奶产量。 

五是一些地方奶牛保险试点政策不完善。2004年,为开展奶牛养殖保险试点,眉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奶牛养殖保险试点的意见》,规定所有奶牛都可投保,即通常说的“见牛就保,见死就赔”,而赔偿金额都定为6000元/头,在2004年底和2005年初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赔偿金额高于有些死亡奶牛的实际市场价值,出现了部分奶农对奶牛不进行精心饲养、管理,个别人甚至通过采取故意喂死奶牛而向保险公司索赔的不当办法获利。为扭转这种局面,市里又对奶牛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就投保条件、赔偿金额、免责条款等提出了详细而严格的限制,缩小了赔偿范围,降低了赔偿标准,但却又造成了“前宽后严”的巨大反差,政策的不连贯性让群众难以接受。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其他市州都有不同程度存在。

六是保险运作机制不配套,理赔手续烦琐复杂。奶牛养殖保险是一项全新的试点性工作,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相关工作人员也从未接触过此项业务,很多工作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所以工作上不能得心应手。同时,很多规定是边制定边修改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赔程序烦琐,理赔手续复杂,往往入保奶牛死后,要2个月甚至3个月才能得到赔偿,群众认为“入保容易索赔难”,意见很大。

七是部分奶农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推出奶牛养殖保险,本身就是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在奶牛出现死亡时,能够减少损失,但奶农的保险意识不强,认为只要自己多注意,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没必要再交140元的保险费。据介绍,眉山市目前奶牛的承保面也只有20%左右,其他地方还要低。

八是收奶单位利用单方检测权,盘剥奶农利益,合格视为不合格,一级奶按二级奶价计算支付。许多奶农向乳品厂提出质疑:同一奶牛场,同一牛群,同一种挤奶方法,同一种消毒处理方法,同一种饲料配方,昨天所产牛奶为合格,今天就变为不合格。很显然,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因素而非技术因素问题。奶农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九是今年以来油料尤其是柴油价格上涨,既加大了奶农和企业的运输成本,也造成了运输环节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