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奶收购价6次上调
鲜奶收购价连续6次上调
双峰乳业是杭州最大的本土乳企,占有本土乳品市场的70%。该企业的总经理林永裕告诉记者,提高收购价格的根本原因在于奶牛的饲养成本提高了。“如果不提高收购价,杭州今年可能出现杀奶牛等情况,直接威胁乳业企业的生存。所以今年春节一过,我们就决定提价。执行日期,则从今年年初开始。”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从2006年12月至今,鲜奶的收购价格已经提高了6次。2006年12月,收购价格是2。17元/公斤。去年12月
以前,历经4次提价,达到2。5元/公斤。去年12月,提价0。3元,达到2。8元/公斤。经过这次提价格之后,过去的15个月里,原料奶的总调价幅度达到了43。78%。
对价格的调整,整个杭州乳品行业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无奈。杭州奶业协会的秘书长叶均安曾把原奶提价的性质定为,“杭州乳业的自救行为。”他曾公开表示——“现在,我们的目的是奶牛饲养企业有微利;牛奶加工企业则不求利润,只求继续运转。”
下月起本土乳品普遍调价
今年2月初,双峰1月份的财务报告出来了,因为原料价格变化,实际亏损96万。
“春节放假前,我就已经预计到了这个结果。公司高层也都在考虑如何减少亏损。”林永裕说,“所以,我们已经决定,从3月1日起,全面微幅提高‘双峰’、‘燕牌’牛奶的销售价格。”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200毫升的杯装奶,前年的订价是1。6元/杯;今年3月份之后,将调整到1。8元。“总调价幅度为12。5%,远远低于成本上涨幅度,希望消费者能理解。”
昨天,记者还联系了美丽健乳业公司的订奶站。得到的答复和双峰几乎一样,“从3月1日起,小幅提高奶价。”
提价并非万能
“在通胀预期下,涨价通常能被理解,但企业不能让提价成为习惯。”有关专家表示,“否则,企业会自食其果。”
在原料上涨的事实面前,成品价格提高“无法避免”,企业也没办法“绕开涨价”,因此,涨价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企业应该把握一个度的原则,不能形成“涨价综合征”。否则,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最终危害自己。“企业有三条腿,合理的价格、可靠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当价格提高了,企业更加应该提高另外两条腿的速度,让消费者的钱花得舒心。”
普通牛奶不赚钱、赚钱少,于是高端奶成为众多乳品企业追逐的方向。今年年初,双峰推出了全新的双蛋白酸牛奶,伊利则继金典牛奶之后又推出了优品嘉人酸奶、谷粒多代餐奶等高端新品,蒙牛则有特伦苏,上海光明则在杭州市场推出了“汉方草本”酸奶。
一家超市的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这两年来,企业更喜欢推销酸奶等相对高端的乳品。随着纯牛奶利润空间一压再压,利润相对高的高端牛奶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