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烽烟再起 太子奶危机四伏
近日,代表政府接管太子奶的湖南省株洲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一句“7月份,高科奶业将与雀巢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的话,让太子奶再次卷入被外资收购的传言当中。继汇源果汁、青岛啤酒等收购战后,又一个食品饮料行业的民族品牌岌岌可危。是什么导致这家曾红极一时的民营企业落到今天的窘境?
败走麦城
太子奶日子难过
太子奶曾是市场的宠儿,在全国建立了100个营销大区,拥有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和10多万个二级批发商。2008年,当全国乳制品行业遭遇三聚氰胺重创时,太子奶也陷入困境。同年11月,太子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途纯被迫与英联、摩根、高盛三大投行签署了61.6%股权的转让协议,投行答应在一周内向太子奶注资3000万美元。但是,许诺的资金没有到位,太子奶生产经营陷入停顿。
正当太子奶“山穷水尽”的时候,株洲市政府伸出援手,由市政府出资一个亿成立的高科奶业公司,以租赁经营的形式接管太子奶未来的经营事宜。
外资侵入
民族品牌命运难测
背靠着政府这棵大树,李途纯重新成了太子奶的法人,在停产半年后,太子奶开始部分恢复生产,但是好日子似乎并没有回来。据文迪波透露,和雀巢进行了第五轮谈判后达成基本协议,即雀巢和太子奶双方将在生产管理、新品研发、包装设计和原材料供应4个方面开展合作。
将自己白手起家,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奶转手他人,是李途纯不能接受的。在6月27日株洲市企业家协会举办的一场峰会上,李途纯强烈反对,称“我对雀巢始终怀有恐惧感”。他在现场透露,雀巢在2006年下半年时就有合作意向,雀巢想控股51%。李途纯说:“如果雀巢来收购太子奶,100%就是消灭太子奶。”
然而,两天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转折。6月29日,李途纯对媒体表示株洲市政府的决策都是英明的,只有雀巢这样的国际顶级品牌的介入,才能有助于太子奶未来的发展。同时,文迪波也玩起了“变脸”,他说:“目前,太子奶与雀巢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意向上,远远谈不到雀巢收购太子奶。”
太子奶两位高层前后不一的言语实在耐人寻味,让人猜测,而雀巢公司表现一直异常低调,不管舆论怎么变化,该公司的回复仅是“目前没有新的信息可以分享”。记者致电雀巢大中华区公关部石小姐,她表示“不太了解”这一事件。
那么,雀巢入主太子奶是想借道进攻中国市场,专注做大自己的品牌,还是另有企图呢?
中国乳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说:“太子奶在国内二、三线城市销售渠道的优势非常明显。太子奶对雀巢而言,只有销售网络的价值较大。”
而知名品牌专家、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却表示出更多的担心。他认为,外资在收购中国民族品牌的时候,更多地不是为了帮助品牌的成长,而是消灭它,因此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保护民族品牌。
王永说:“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行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应该防止外资通过收购取得定价权。而外资企业一旦获得定价权后,则不排除通过提价等行为获取高额利润,危及中国食品产业安全。”
权力集中
家族企业致命通病
政府的介入能不能使太子奶绝处逢生?雀巢是否真的要入主太子奶?我们无法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太子奶的困局再一次暴露了家族制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有很多创造过辉煌的企业,如:三株、沈阳飞龙、秦池、爱多、巨人、太阳神等,但它们火暴几年后都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而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具有家族化性质的企业。
一些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家族制企业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管理上的家长制、决策上的武断性和盲目性。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决策权等都是高度集中的,既不民主,也不规范。这些企业所谓的兴旺,都是资金游戏下的兴旺,是用资金造势、铺路、疯狂的结果,而不是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等的成果。资金链只要稍稍出现一点问题,矛盾立即就会爆发。
目前,太子奶日产量已经达到200吨,市场开始有所复苏,但在乳品行业专家王丁棉看来,“2009年应该只是太子奶喘气的一年,并不代表它的复苏”。太子奶必须改变经营观念,改变产品定位,这样市场的最终裁判者消费者,才会给它一个合适的分值,而竞争者不会等着它喘完了气再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