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市场实现正增长 加强上游建设成为共识
中国乳业市场实现正增长 加强上游建设成为共识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3%,第二季度总产值同比增长5.82%,其中5月份的增长达到了6.59%。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指出,“经过政府、企业、奶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国乳业正在从危机中走出,生产、市场正逐步得到恢复,结束了整个行业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正增长。”
乳业涅槃 孕育“重生”
宋昆冈分析,截至去年,中国乳业产值增长速度为20%~30%,而他认为15%是一个合适的数字——最重要的是和基础奶源的增长以及市场的增长同步。
同时,自乳业危机之后,各方的共识转为发展战略的重拾和修正——奶源首当其冲地成为这场变革中的转折点。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奶源的占有和把控。于是,新一轮奶源争夺战使得业内硝烟四起。
对于这一现象,部分业内人士担心乳品企业只是在去年的“切肤之痛”和今年的频频问责中盲目追风,奶源建设得不到长期持续,上游农业难以打下牢固的根基。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乳企的产业改革已无退路可言。
上游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7月9日,《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其中“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已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产生鲜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被列在了“行业准入”而非“政策目标”的章节。
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为中国乳企敲响警钟。事实上,各家乳品企业在今年也相继“圈地”上游奶源。以伊利为例,去年伊利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奶源基地的建设规模,同时加大高端牧场的培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在国内三大黄金奶源地区培育规模化牧场,通过发展高端养殖牧场的方式占据行业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
据悉,伊利集团是国内仅有的拥有顶级的三大黄金奶源牧场的企业。同时伊利推广的“奶联社”这一“乳企——奶农合作经营”的奶牛养殖新模式符合中国奶农众多、分散养殖的现实条件,既能够保证原奶的质量安全,也能兼顾奶农、乳企等多方面的利益,便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
同时,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关注焦点也从终端销售的保质期等细节追溯到上游奶源的建设上。一时间,由伊利率先发起,其他乳企纷纷效仿的“草原游”活动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成为夏末秋初的旅游休闲新风潮。消费者在乳业危机之后亲自考察、亲身体验的信心恢复也能够初见端倪。
2009年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意见的统一使得中国乳业正在阵痛中加强上游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转向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涅槃”之后迎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