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升果汁外汇衍生品巨亏起诉大摩 或成典型案例
海升果汁外汇衍生品巨亏起诉大摩 或成典型案例
国外知名投行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大力推广的金融衍生品正令为数不少的一批中国企业身陷合约亏损漩涡。中国浓缩果汁生产企业海升果汁因外汇掉期保值合约亏损超亿元,将合约对手摩根士丹利和代理合约销售的评级顾问机构告上法庭,指控其不当销售对冲合约。
由于原告选择在海升果汁公司总部西安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而近期中国政府首次表示关注系列衍生品交易情况,并将帮助企业尽力“减少损失”。敏感的时间节点和起诉机构,令这起涉外衍生品交易纠纷备受瞩目——— 海升果汁的胜负将成为一批同类案件走向的风向标。
法院已立案
“海升果汁诉摩根士丹利和相关评级机构的案件确定已经在本院立案,但是目前还未能确定开庭时间。”昨日,西安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而海升果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公司总部有关人士也向本报表示尚未接到法院正式开庭的通知。
据了解,海升果汁的诉讼请求主要有三方面:确认两被告向原告销售美元/人民币汇率金融衍生产品已侵犯原告之权利;被告恢复原状并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556万元;被告偿还结算金7.2万美元及支付法律诉讼开支。
对冲合约细节
关于这次产生纠纷的合约细节,海升果汁曾在其公告中作过一些透露。海升果汁公司方面称,公司产品出口销售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由于人民币近年持续升值,为了对冲汇率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及8月和摩根士丹利签订外汇掉期合约,海升果汁于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将分三期按订下的合约固定汇率,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按合约海升果汁有选择权终止该等合约,向对手方支付的终止付款上限为3800万美元,选择终止合约的权利在2009年4月10日届满。
“按该对冲合约表面来看,海升果汁看中的应该是和对手做一笔3个月美元兑人民币掉期外汇交易:即期卖出100万美元,买入相应的人民币,而3个月远期则买入100万美元,卖出相应的人民币。这样,就可以防止3个月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按道理,这对海升果汁在汇率上的风险是有一定对冲保护的。但外汇变动产生的巨大风险,显然海升果汁并未预料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汇市场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未预料的“合同义务”
果然,合同生效不久,海升果汁此前未预料到的“合同义务”出现了。去年9月,评级顾问方面通知海升果汁须以现金形式支付保证金1000万美元。由于数额巨额 ,令海升果汁有些措手不及 。按评级顾问的计算方式,上述外汇合约的市值及评级顾问所要求的保证金将取决于即期及远期的外汇汇率,而外汇汇率将根据当时的市况不时出现变动。因此,至今年4月10日,该外汇掉期合约的市值约1.38亿元,保证金的金额约7000万元。海升果汁认为,在上述外汇合约编制及订立之时,评级顾问就应当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了解若支付相关保证金将对公司构成不利影响。海升果汁指出摩根士丹利及评级顾问均未曾向其知会或披露该保证金条款及与亏损有关的风险。因此海升果汁拒绝支付保证金,并表示寻求法律顾问意见。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在伦敦商事法院对海升果汁提起了诉讼,向其追讨2600万美元的保证金,称海升果汁没有交出与上述套期保值合约相当的抵押品。由于身陷对冲合约的巨大风险,海升果汁在年初的业绩报告中透露,2008年底止全年业绩盈转亏蚀5914万元人民币,每股亏损4.84分。而2007年公司同期录得纯利1.62亿元。
胜诉并不乐观
虽然此案涉及的金额较小,仅为价值数千万美元的人民币-美元对冲合约,但是外界认为此案颇具代表性。“首先,该案发生在一个敏感时刻,中国政府正寻求严厉限制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市场,此前一批国有企业对汇率和大宗商品走势做出了灾难性的押注。此外,海升果汁在自己公司大本营陕西省西安市提起诉讼,对原告有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表示,这是外国投资银行与中国内地企业围绕亏损衍生品交易展开的最新较量。
不过,由于国内司法机构对该类外汇产品非常陌生,前述外汇市场资深人士对海升果汁胜诉不表乐观:“涉及纠纷的合同条款非常复杂,门槛相当高,国内目前并未有相应的法律细则来对应相关合同准则。而目前假如用国内较常用的合同法,由于法条太粗糙,也难以对此做出欺诈的判断。”其表示,此前香港投资者诉雷曼的金融衍生产品合同欺诈案,即便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出面之下,也未能走入正式诉讼程序,最后只能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