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9:河北普通奶农走出困境
回眸2009:河北普通奶农走出困境-食品产业网
据中国之声报道,河北省行唐县是原三鹿集团重要的奶源基地。一年多前,这里因为引起奶业“地震”的“三聚氰胺”事件而受到外界关注。现在,距离三鹿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2009年,行唐县的奶农们生活到底如何?
记者昨天到行唐县独羊岗乡进行采访,42岁的奶农郭栓20年来一直从事奶牛养殖。他告诉我,2007年初,他买了8头小奶牛,刚进产奶旺期就遭遇“三聚氰胺”事件,当时平均每头牛一天产奶约30公斤,每天共产奶近250公斤。每天除了以几毛钱一斤的低价卖出一部分,其余的都是自己喝或送给邻居,要么喂猪、狗、牛甚至倒掉。迫于无奈,他养的8头奶牛也卖了两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3个月,按长期的平均价格计算,他损失了3万元。
2009年,不仅是中国奶业的复苏之年,也是郭栓这样的普通奶农逐步从困境中走出的一年。国家对奶业的扶持以及规范的管理,是郭栓翻身的最主要的助力。2009年4月份,郭栓把剩余的6头奶牛全放进了行唐县康源奶牛养殖小区。目前,这个由县政府设计存栏容量为1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共养着48户奶农的65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让奶源质量有了保证,现在郭栓的奶有人收了,他再也不为奶的销路发愁。现在,郭栓每个月有3000到4000元的收入。而像康源这样的奶牛养殖小区,目前行唐县已建成110个,今年6月份,全县7.9万头奶牛要全部进入小区饲养。行唐县的奶牛存栏量已从“三聚氰胺”事件后低谷时期的7.2万头上升到了7.9万头。
(中广网记者杜震)
记者昨天到行唐县独羊岗乡进行采访,42岁的奶农郭栓20年来一直从事奶牛养殖。他告诉我,2007年初,他买了8头小奶牛,刚进产奶旺期就遭遇“三聚氰胺”事件,当时平均每头牛一天产奶约30公斤,每天共产奶近250公斤。每天除了以几毛钱一斤的低价卖出一部分,其余的都是自己喝或送给邻居,要么喂猪、狗、牛甚至倒掉。迫于无奈,他养的8头奶牛也卖了两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3个月,按长期的平均价格计算,他损失了3万元。
2009年,不仅是中国奶业的复苏之年,也是郭栓这样的普通奶农逐步从困境中走出的一年。国家对奶业的扶持以及规范的管理,是郭栓翻身的最主要的助力。2009年4月份,郭栓把剩余的6头奶牛全放进了行唐县康源奶牛养殖小区。目前,这个由县政府设计存栏容量为1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共养着48户奶农的65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让奶源质量有了保证,现在郭栓的奶有人收了,他再也不为奶的销路发愁。现在,郭栓每个月有3000到4000元的收入。而像康源这样的奶牛养殖小区,目前行唐县已建成110个,今年6月份,全县7.9万头奶牛要全部进入小区饲养。行唐县的奶牛存栏量已从“三聚氰胺”事件后低谷时期的7.2万头上升到了7.9万头。
(中广网记者杜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