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面临的环境非常的严峻
由国外乳品行业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和思考-食品产业网
2009年是中国乳业近10年来最不平凡的一年之一,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及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然在延续,尽管程度有所减弱。作为世界乳品市场价格“晴雨表"的恒天然全脂奶粉网上报价持续的低迷,给中国奶粉业乃至整个奶业带来了重大冲击,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在各项扶持和规范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乳业在艰难地回暖,复苏的速度超过了行业界内外的预期。
从国际市场环境来看,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乳业的市场形势仍然产生着负面影响。由于乳品需求不振,乳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原料奶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奶牛存栏下降,牛奶总供给减少。世界市场脱脂奶粉、干酪、黄油、乳清粉等大宗乳品,在09年第一季度跌入近年来的谷底,虽然第二季度开始缓慢地回升,但与07年下半年以来的价格相比有显著的下降。譬如美国09年三月份食用级脱脂奶粉谷底价格为1795美元/吨(工厂交货价),较峰值时的4559美元吨下降60.6%,黄油谷底价格为2358美元/吨,较峰值时的3789美元/吨下降60.69%,干乳清谷底价格为338美元/吨,较峰值时的1739美元/吨下降80.56%,40磅块装切达干酪谷底价格为2461美元/吨,较峰值时的4874美元/吨下降49.51%。自08年8月份恒天然全脂奶粉网上报价系统启动至今,进行了共13轮的交易,09年前三季度,全脂奶粉工厂交货价格大致在2200美元左右,尽管2010年上半年的网上交易价格有大幅度的上涨.09年以来,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全脂淡奶粉平均到岸价格大致在2200~2500美元/吨,大致相当于近年来峰值时的一半。价格的低迷严重打击了世界奶牛养殖业和乳品价格业。
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中国乳业面临的环境非常的严峻,国内乳业受到世界市场重大冲击和挑战。由于国际市场乳品价格低迷,特别是对中国市场影响较大的全脂奶粉和乳清制品价格低迷,中国从世界市场进口的全脂奶粉和乳清制品猛增。根据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09年1~10月,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全脂淡奶粉达到136,189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84.42%,进口的乳清产品达到241,530吨,同比增长42.08%。另外,中国奶粉出口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以及性价比优势的缺失,出口大幅萎缩,09年前10个月的出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近80%。出口的受阻和进口的猛增,给中国原料奶粉以及原料奶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奶粉库存一度达到30万吨,原料奶粉最低价曾达到15000元/吨左右,大大低于28000元/吨的成本价格。09年前三季度,中国原料奶平均价格呈下滑态势,同比降幅达到15%左右,导致奶牛存栏和原料奶产量的下降。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如延长中央财政对原料奶收购的贷款贴息,中央财政对良种奶牛、奶站机械设备的补贴,国家奶粉收储规模的扩大等等。乳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主要企业,对原料奶和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方面有了更多的投入,消费者对牛奶消费的信心显著提高,这些因素促进中国乳业市场的逐步回暖,复苏的速度超过了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09年前10个月,中国乳制品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0.2%,其中液体乳产量同比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09年第三季度分别较08年第四季度和09年第一季度增长15.84%和4.07%,大致与第二季度持平。从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的角度来看,中粮入主蒙牛,乳品行业民营转向国有的趋势加强。
配方奶粉,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成为09年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子行业,众多品牌在争夺三鹿遗留下来的市场空间,同时国产品牌项国际品牌垄断的高端市场发起新的冲击。
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行业在反思,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都在重新思考生存与发展之路,特别是主要乳品企业在纷纷调整公司战略和策略,以应对新的市场和政策环境。2010年,中国乳业将面临与09年大相径庭的市场环境,原料奶价格及乳制品价格高企将是最主要的市场特征。另外,新的乳品安全质量标准出台,对奶牛养殖者、乳品企业及政府监管当局都会带来重要影响。
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继续稳定、有序地促进乳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措施,指导和推进乳业的发展,而行业和企业也正在按照要求和规划向前迈进。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在乳业上,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以及运作模式等都是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想要发展,必然要借鉴国外一些乳制品大国的经验。在现阶段重视上游奶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经验尤为重要。
欧盟:“有形的手"支持奶业发展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业生产地,为了支持奶业和乳业的发展,欧盟制定的一些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建立牛奶生产配额体系避免产量过剩、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等。
欧盟为了避免奶业生产总量过剩,保持区内价格的稳定,减轻沉重的财政补贴负担,在1984年建立牛奶生产配额制度,规定了牛奶生产总产量的上限,各成员国农场主根据所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为稳定乳制品内部市场价格,欧盟确定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联系到我国奶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往往是出现恶性的周期循环,在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时期,奶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一旦下游需求减少(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上游奶业就遭遇冰冻,价格下滑、杀牛倒奶等现象就出现。
欧盟还有一个方式是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这是以牛奶生产配额为计算单位,直接向每个生产者支付。这样可以保证奶农的最基本利益,不会造成奶业在市场需求低温期出现亏损以及上游奶源的减少。
奶业合作社也是欧盟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地方。虽然欧盟对奶业巨大的补贴和支持,但欧盟意识到只有通过产、加、销一体奶业合作社这种形式,才能让小规模农户享受到较大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因此,欧盟推动奶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奶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新西兰:规模化和专业化
多年来,新西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和服务,鼓励和推动新西兰农场主以低于世界市场平均价格的运做成本持续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运做机制。新西兰的牧场绝大多数是家庭式经营,并以此建立起有牧场主、草地所有者、乳制品加工商、销售组织等共同参加的经营、管理和分配的合作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各方都明确地承担了在这一体系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为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支持下,几家大的合作公司与新西兰乳品局于2001年合并成立了新西兰最大的乳业集团公司恒天然。
它拥有全新西兰乳品产业94%的生产能力,形成了资产达120亿新元的世界第5大乳业集团。它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收入的20%,是GDP的7%。
目前,我国乳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虽然有伊利、蒙牛等全国性大企业,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乳业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陈晨认为,只有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乳企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扩大,才能参与新的国际竞争,取得全球乳业的话语权。
此外,新西兰的乳品合作社经营模式也可以给国内乳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新西兰的乳业是高度纵向一体化的,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上面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面一级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的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来的牛奶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它的全球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售到海外。加工公司一旦从乳业委员会得到销售收入,就按照奶农向公司提供的牛奶固形物的多少把钱支付给奶农。这种付款制度鼓励奶农增加牛奶产量。
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多样化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单一乳制品出口国。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呈多种形式,体现在牛奶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中。澳大利亚奶业委员会是制定奶业政策的最高机构,ADFF、DAPF、MMFA协调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负责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措施。ADIC另一项重要作用是指导ADC和澳大利亚奶业研究和发展协会的工作。
而澳大利亚奶农联合会代表着奶农利益,在6个州有各自的奶农分会。同时奶农联合会负责奶牛种群改良方案,主要是优化全国的奶牛品种;奶制品商联合会代表奶制品生产商的利益。牛奶销售商联合会代表液态奶加工商的利益。其中ADPF、MMFA的会员互有交叉。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对奶业实施多元化的管理,分开各个职能部门的重点,将有利于奶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对生产、加工、销售这三个大的环节没有很具体的管理和指导部门,一些涉及到这些环节的部门、协会等管理的成分要多于指导、沟通、协调等。
澳大利亚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相关部门都有自身的利益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在一定层面上也有利于乳业更好地发展和做大做强。而在我们国家,上下游的收益、投资等极为不合理和明确,这也是导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和乳业不能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架期较短的新鲜乳制品,如酸奶、奶油、牛奶蛋糊和冰淇淋等;另一类是货架期较长的耐贮乳制品,如黄油、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奶酪、乳清粉、干酪素等。后者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产品。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在最近几年内增加了奶酪、乳清粉和全脂奶粉的生产,同时减少了黄油和脱脂奶粉的生产。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国际市场对这些乳制品的需求增长有关。
上面三个国家和地区值得国内乳企和行业学习,目前,由于消费习惯等原因,国内乳品中还是以液态奶为主,但是液态奶利润低,黄油、奶酪等附加值高,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几年前,澳大利亚发现奶酪等在全球市场的需求增大,迅速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在新西兰、欧盟、澳大利亚等地,黄油、奶酪、乳清等都成为重点产品。
相反,国内乳业目前还存在不足,液态奶依旧是市场的重点,短时间内,这和消费习惯等有关,但是但随着收入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消费习惯的改变,今后对这些乳制品的消费会增加,国内乳企应该提前布局,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抗风险能力。
从国际市场环境来看,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乳业的市场形势仍然产生着负面影响。由于乳品需求不振,乳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原料奶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奶牛存栏下降,牛奶总供给减少。世界市场脱脂奶粉、干酪、黄油、乳清粉等大宗乳品,在09年第一季度跌入近年来的谷底,虽然第二季度开始缓慢地回升,但与07年下半年以来的价格相比有显著的下降。譬如美国09年三月份食用级脱脂奶粉谷底价格为1795美元/吨(工厂交货价),较峰值时的4559美元吨下降60.6%,黄油谷底价格为2358美元/吨,较峰值时的3789美元/吨下降60.69%,干乳清谷底价格为338美元/吨,较峰值时的1739美元/吨下降80.56%,40磅块装切达干酪谷底价格为2461美元/吨,较峰值时的4874美元/吨下降49.51%。自08年8月份恒天然全脂奶粉网上报价系统启动至今,进行了共13轮的交易,09年前三季度,全脂奶粉工厂交货价格大致在2200美元左右,尽管2010年上半年的网上交易价格有大幅度的上涨.09年以来,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全脂淡奶粉平均到岸价格大致在2200~2500美元/吨,大致相当于近年来峰值时的一半。价格的低迷严重打击了世界奶牛养殖业和乳品价格业。
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中国乳业面临的环境非常的严峻,国内乳业受到世界市场重大冲击和挑战。由于国际市场乳品价格低迷,特别是对中国市场影响较大的全脂奶粉和乳清制品价格低迷,中国从世界市场进口的全脂奶粉和乳清制品猛增。根据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09年1~10月,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全脂淡奶粉达到136,189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84.42%,进口的乳清产品达到241,530吨,同比增长42.08%。另外,中国奶粉出口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以及性价比优势的缺失,出口大幅萎缩,09年前10个月的出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近80%。出口的受阻和进口的猛增,给中国原料奶粉以及原料奶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奶粉库存一度达到30万吨,原料奶粉最低价曾达到15000元/吨左右,大大低于28000元/吨的成本价格。09年前三季度,中国原料奶平均价格呈下滑态势,同比降幅达到15%左右,导致奶牛存栏和原料奶产量的下降。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如延长中央财政对原料奶收购的贷款贴息,中央财政对良种奶牛、奶站机械设备的补贴,国家奶粉收储规模的扩大等等。乳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主要企业,对原料奶和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方面有了更多的投入,消费者对牛奶消费的信心显著提高,这些因素促进中国乳业市场的逐步回暖,复苏的速度超过了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09年前10个月,中国乳制品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0.2%,其中液体乳产量同比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09年第三季度分别较08年第四季度和09年第一季度增长15.84%和4.07%,大致与第二季度持平。从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的角度来看,中粮入主蒙牛,乳品行业民营转向国有的趋势加强。
配方奶粉,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成为09年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子行业,众多品牌在争夺三鹿遗留下来的市场空间,同时国产品牌项国际品牌垄断的高端市场发起新的冲击。
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行业在反思,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都在重新思考生存与发展之路,特别是主要乳品企业在纷纷调整公司战略和策略,以应对新的市场和政策环境。2010年,中国乳业将面临与09年大相径庭的市场环境,原料奶价格及乳制品价格高企将是最主要的市场特征。另外,新的乳品安全质量标准出台,对奶牛养殖者、乳品企业及政府监管当局都会带来重要影响。
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继续稳定、有序地促进乳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措施,指导和推进乳业的发展,而行业和企业也正在按照要求和规划向前迈进。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在乳业上,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以及运作模式等都是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想要发展,必然要借鉴国外一些乳制品大国的经验。在现阶段重视上游奶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经验尤为重要。
欧盟:“有形的手"支持奶业发展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业生产地,为了支持奶业和乳业的发展,欧盟制定的一些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建立牛奶生产配额体系避免产量过剩、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等。
欧盟为了避免奶业生产总量过剩,保持区内价格的稳定,减轻沉重的财政补贴负担,在1984年建立牛奶生产配额制度,规定了牛奶生产总产量的上限,各成员国农场主根据所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实施干预购买和私人储备援助计划稳定内部市场。为稳定乳制品内部市场价格,欧盟确定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联系到我国奶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往往是出现恶性的周期循环,在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时期,奶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一旦下游需求减少(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上游奶业就遭遇冰冻,价格下滑、杀牛倒奶等现象就出现。
欧盟还有一个方式是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支持奶业生产,这是以牛奶生产配额为计算单位,直接向每个生产者支付。这样可以保证奶农的最基本利益,不会造成奶业在市场需求低温期出现亏损以及上游奶源的减少。
奶业合作社也是欧盟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地方。虽然欧盟对奶业巨大的补贴和支持,但欧盟意识到只有通过产、加、销一体奶业合作社这种形式,才能让小规模农户享受到较大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因此,欧盟推动奶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奶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新西兰:规模化和专业化
多年来,新西兰政府通过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和服务,鼓励和推动新西兰农场主以低于世界市场平均价格的运做成本持续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运做机制。新西兰的牧场绝大多数是家庭式经营,并以此建立起有牧场主、草地所有者、乳制品加工商、销售组织等共同参加的经营、管理和分配的合作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各方都明确地承担了在这一体系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为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支持下,几家大的合作公司与新西兰乳品局于2001年合并成立了新西兰最大的乳业集团公司恒天然。
它拥有全新西兰乳品产业94%的生产能力,形成了资产达120亿新元的世界第5大乳业集团。它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收入的20%,是GDP的7%。
目前,我国乳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虽然有伊利、蒙牛等全国性大企业,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乳业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陈晨认为,只有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乳企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扩大,才能参与新的国际竞争,取得全球乳业的话语权。
此外,新西兰的乳品合作社经营模式也可以给国内乳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新西兰的乳业是高度纵向一体化的,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上面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面一级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的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来的牛奶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它的全球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售到海外。加工公司一旦从乳业委员会得到销售收入,就按照奶农向公司提供的牛奶固形物的多少把钱支付给奶农。这种付款制度鼓励奶农增加牛奶产量。
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多样化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单一乳制品出口国。澳大利亚奶业管理呈多种形式,体现在牛奶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中。澳大利亚奶业委员会是制定奶业政策的最高机构,ADFF、DAPF、MMFA协调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负责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措施。ADIC另一项重要作用是指导ADC和澳大利亚奶业研究和发展协会的工作。
而澳大利亚奶农联合会代表着奶农利益,在6个州有各自的奶农分会。同时奶农联合会负责奶牛种群改良方案,主要是优化全国的奶牛品种;奶制品商联合会代表奶制品生产商的利益。牛奶销售商联合会代表液态奶加工商的利益。其中ADPF、MMFA的会员互有交叉。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对奶业实施多元化的管理,分开各个职能部门的重点,将有利于奶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对生产、加工、销售这三个大的环节没有很具体的管理和指导部门,一些涉及到这些环节的部门、协会等管理的成分要多于指导、沟通、协调等。
澳大利亚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相关部门都有自身的利益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在一定层面上也有利于乳业更好地发展和做大做强。而在我们国家,上下游的收益、投资等极为不合理和明确,这也是导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和乳业不能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的乳制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架期较短的新鲜乳制品,如酸奶、奶油、牛奶蛋糊和冰淇淋等;另一类是货架期较长的耐贮乳制品,如黄油、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奶酪、乳清粉、干酪素等。后者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产品。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在最近几年内增加了奶酪、乳清粉和全脂奶粉的生产,同时减少了黄油和脱脂奶粉的生产。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国际市场对这些乳制品的需求增长有关。
上面三个国家和地区值得国内乳企和行业学习,目前,由于消费习惯等原因,国内乳品中还是以液态奶为主,但是液态奶利润低,黄油、奶酪等附加值高,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几年前,澳大利亚发现奶酪等在全球市场的需求增大,迅速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在新西兰、欧盟、澳大利亚等地,黄油、奶酪、乳清等都成为重点产品。
相反,国内乳业目前还存在不足,液态奶依旧是市场的重点,短时间内,这和消费习惯等有关,但是但随着收入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消费习惯的改变,今后对这些乳制品的消费会增加,国内乳企应该提前布局,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