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总会“严格管理”了吧?
质监“灯下黑” 三聚氰胺奶粉才永不谢幕-食品产业网
三聚氰胺阴魂不散。最近湖北、湖南等多省份又查出了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玉米奶。有意思的是,这批问题奶粉样品在青海省质监部门的8次检验报告都是“合格”的,但一卖到外省比如甘肃、湖南,很快便被查出“严重超标”。
古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在则是奶生青海则为奶,出了青海则为毒,岂非咄咄怪事?咱也想不通,难道是检测水平不一样?可据说这检测是普通大学都能干的事儿,技术含量没那么高啊,怎会如此玄乎?出现如此诡异一幕,或许只能以地方保护思维造就了“灯下黑”来解释吧。这种“灯下黑”显然不是毒奶粉的专利,在咱们的土地上颇有代表性:此前不就发生过蔬菜药品残留在生产地“合格”,在销售地就“不合格”的掐架吗?此前不就有过污染企业地方环保部门查“没问题”,而中央去查就“问题严重”的矛盾吗?此前不还有很多产品在国外被查出“不宜食用”,而在国内则是“放心食用”的各说各话吗?
昔日三鹿闯下弥天大祸,大家都觉得几十万孩子受伤害之后,监管部门总会“严格管理”了吧?善良群众甚至一度相信,从此再也不会有三聚氰胺这劳什子东西了吧?但很快就理解到什么叫一厢情愿的奢望,“重出江湖”、“又重出江湖”、“再一次重出江湖”--三聚氰胺何时真的离开过“江湖”?而不管是福建查出陕西渭南毒奶粉,还是甘肃查出青海毒奶粉,几乎都是“墙外事发”然后“转内销”,当地在压力之下,才不得不“迅速展开行动”,而记忆中来自“自揭家丑”的本地质监部门的贡献,还从没有过。
这只能说明,有些公权部门伦理底线的失守与职业道德的死亡。记者采访青海省质监官员,都以“敏感不好谈”为挡箭牌。道德靠不住,让人没办法,可制度就能靠得住吗?比如这种“8次合格”,法院竟然不能将质监部门起诉,而质监部门也只是一句“检验人员非专业”、“由于技术设备原因检验结果不一样也是可能存在的”,轻描淡写便自我洗白了。在如此戕害民生的事情上,完全只是“黑心企业狼心狗肺”在作恶,为其提供过合法马甲的质监部门,却可以几句辩解便金蝉脱壳,这难道不是三鹿事件后监管部门缺乏实质问责种下的一以贯之的恶果吗?
权力和责任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如果责任体系不建构起来,“权”就要毫无顾忌玩游戏,就要戏耍公民,就要用合法的方式堂而皇之地制造“灯下黑”。如此一来,三聚氰胺便永不会谢幕。
古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在则是奶生青海则为奶,出了青海则为毒,岂非咄咄怪事?咱也想不通,难道是检测水平不一样?可据说这检测是普通大学都能干的事儿,技术含量没那么高啊,怎会如此玄乎?出现如此诡异一幕,或许只能以地方保护思维造就了“灯下黑”来解释吧。这种“灯下黑”显然不是毒奶粉的专利,在咱们的土地上颇有代表性:此前不就发生过蔬菜药品残留在生产地“合格”,在销售地就“不合格”的掐架吗?此前不就有过污染企业地方环保部门查“没问题”,而中央去查就“问题严重”的矛盾吗?此前不还有很多产品在国外被查出“不宜食用”,而在国内则是“放心食用”的各说各话吗?
昔日三鹿闯下弥天大祸,大家都觉得几十万孩子受伤害之后,监管部门总会“严格管理”了吧?善良群众甚至一度相信,从此再也不会有三聚氰胺这劳什子东西了吧?但很快就理解到什么叫一厢情愿的奢望,“重出江湖”、“又重出江湖”、“再一次重出江湖”--三聚氰胺何时真的离开过“江湖”?而不管是福建查出陕西渭南毒奶粉,还是甘肃查出青海毒奶粉,几乎都是“墙外事发”然后“转内销”,当地在压力之下,才不得不“迅速展开行动”,而记忆中来自“自揭家丑”的本地质监部门的贡献,还从没有过。
这只能说明,有些公权部门伦理底线的失守与职业道德的死亡。记者采访青海省质监官员,都以“敏感不好谈”为挡箭牌。道德靠不住,让人没办法,可制度就能靠得住吗?比如这种“8次合格”,法院竟然不能将质监部门起诉,而质监部门也只是一句“检验人员非专业”、“由于技术设备原因检验结果不一样也是可能存在的”,轻描淡写便自我洗白了。在如此戕害民生的事情上,完全只是“黑心企业狼心狗肺”在作恶,为其提供过合法马甲的质监部门,却可以几句辩解便金蝉脱壳,这难道不是三鹿事件后监管部门缺乏实质问责种下的一以贯之的恶果吗?
权力和责任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如果责任体系不建构起来,“权”就要毫无顾忌玩游戏,就要戏耍公民,就要用合法的方式堂而皇之地制造“灯下黑”。如此一来,三聚氰胺便永不会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