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食品生产全程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是一个社会的根基所在。然而,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却考验着人的良知、社会的底线。省两会代表、委员就食品安全问题展开热议。
食品生产全程监管
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董晓斌代表对食品安全格外关注。他指出,近年来,不管是国家还是我省,在构筑食品安全预防与惩戒机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屡见不鲜。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挑战着食品行业的下限,践踏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国务院已经提出,到2015年年末,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并逐步延伸到社区、乡村,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2014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董晓斌建议,我省应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执行到位,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系统,让食品安全事件不再发生。
安全标准怎么定
“如果按现在的安全标准,90%的豆腐作坊要关门。”农工民主党在《加快完善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建设的提案》中,指出了食品安全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
首先是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少,仅有76件。其次是食品安全标准不切实际,执行难度大。我省存在许多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其不具备生产经营合格食品的基本条件,但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又难以取缔。
这种现象一方面给监督执法造成困难,如严格执法,从业者都干不下去;不严格执法,又对“执法必严”造成损害,而且由于自由裁量度高,还容易形成腐败。
该提案建议,研究制定《山西省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在法律层面澄清模糊领域,明确界限,修订完善我省食品地方标准。对于乡间小作坊难以购买现代化的生产装备来改进生产工艺的情况,建议出台相关过渡性的规定。
对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处罚自由裁量度大的问题,提案建议,应进一步对处罚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既便于执行,也可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让违法得不偿失
犯罪成本低是食品领域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高志伟委员认为,“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逐利而往、知法犯法。一些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人为恶意把不能用于食品的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或超量使用添加剂。
高志伟建议,重点打击无良食品经营者。对无意初犯与恶意违法、屡次再犯的经营者在惩处力度上区别对待,实行经济、刑事等多重处罚和限制,引导社会各界诚信守法经营。
张锦委员也赞成这一观点。他说,只有使不法厂商感到惩罚的预期机会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过了其预期收益,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厂商的恶性行为。制订严厉的法律是打假的最基本手段。在我国,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者一次可罚款数千万元。
鼓励食品企业创字号
保障食品安全,一个是要把好准入关,一个是做好监管。张锦委员认为,食品市场准入制必须到位,在进入市场前,要先审核企业生产原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产品标准、产品检验能力、人员资质等内容,确保企业具备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目前,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增收,对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食品采取纵容的态度,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强调政府部门应建立严格的食品准入审查制度。
同时,要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尽快提高检疫技术。由于食品流通涉及众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督需要贯彻到各个环节。虽然我国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很多,如农业、工商、卫生、质检、城管等近十个部门,但由于这种多头执法容易产生相互推诿现象,影响工作效益,建议合并食品检验机构和市场监督机构,使监管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不给市场监管留下漏洞。
张锦委员建议,鼓励食品企业走品牌化道路。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通过食品销售方的信誉程度来区分其食品的安全品质,从而决定是否购买,而品牌正是传递卖者信誉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能使安全食品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取消路边烧烤摊
烧烤美味,但“好吃难消化”!韩少辉委员建议取缔太原市街边烧烤。他说,路边烧烤摊卫生难以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没有保证;食品原料未经卫生检疫或来源不明;用来串食物的竹签、钢签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烧烤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很多摊点用亚硝酸盐浸泡羊肉、猪肉,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会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还能形成致癌、致畸物质。此外,烟熏烘烤肉类可产生致癌物质——杂环胺。杂环胺环上的氨基在人体内代谢成N-羟基化合物,后者具有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为此,韩少辉建议,卫生、环保、城管等执法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彻底取缔街边烧烤摊,还市民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
让“小饭桌”再干净些
在关注食品安全大环境的同时,一些不太为人关注的地方,也需要引起注意。郝建华委员提出了“小饭桌”要加强监管,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郝建华在调查中发现,“小饭桌”经营者大多是下岗人员、退休人员或家庭主妇,无法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卫生防疫证等。多数经营人员连健康证明都无法提供,只是一味地说饭菜很干净。虽然“小饭桌”很火爆,但走访中多位家长反映很难找到一家满意的“小饭桌”。
郝建华建议,开展对校园周边“小饭桌”的专项整治工作,逐户进行摸底排查。同时制定“小饭桌”经营管理统一标准,包括建立并公示卫生管理规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上岗;规定经营场所面积和卫生要求。
指导经营者依法经营,配备分餐设施和流水洗手设备、消毒柜,进行青少年科学营养配餐培训。对达标经营者进行挂牌管理,并推荐给学校和家长;对未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小饭桌”予以取缔。
“私家菜馆”也得管一管
与“小饭桌”类似,日渐红火的“私家菜馆”也存在管理缺失的问题。
闫润红委员反映,近年来,打着特色的招牌,在居民小区、住宅楼内出现不少“私家菜馆”。这些餐饮单位没有合法的经营手续,没有门头牌匾,通过电话进行联系,顾客也以熟客为主。由于缺乏监管,“私家菜馆”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存在隐患,基本上属于监管“真空区”。
闫润红建议有关部门应调查了解私家餐馆之类场所的数量、分布及其所在地址。对不符合饮食卫生、消防、安全等要求的私家餐馆应取缔。对符合饮食卫生、消防、安全等要求的私家餐馆,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并随时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