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深度报道 > 专题报道 >

专题报道

赖茅之殇,复兴竟是双刃剑?

华夏酒报 2011-04-08 10:07 专题报道
今年春季糖酒会期间发生了这样耐人寻味的一幕:3月24日下午,来自贵州赖世纲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金赖液酒业

     今年春季糖酒会期间发生了这样耐人寻味的一幕:3月24日下午,来自贵州赖世纲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金赖液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赖世侠酒业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几位赖氏酿酒传人“抱团”出马,来到位于成都铁道大酒店二楼的“赖世雨”展厅,指其冒用“赖家后人”的名义,凭空杜撰出“赖世雨”的名字和头像,并以赖茅后人自居,将其用于产品宣传推广。据了解,他们为此还专门请来了成都公证处的公证员进行现场取证,收集了赖世雨酒业在现场发放的有争议的宣传材料。
     而在铁道大酒店三楼的赖氏酒业展厅内,一位来自山东的经销商对《华夏酒报》坦言:“这次糖酒会又冒出来好多新的所谓赖茅产品,本来挺看好这个品牌的,可现在心里越来越没底了。”这似乎是一种讽刺: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大,赖茅这一沉睡多年的传统“品牌”终于复兴了,但几乎是在同时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场乱象,几十家赖茅相互混战,其中既有来自贵州茅台镇的,也不乏产自河南、山东、福建等地的“远亲”。

     以河南市场为例,自2009年开始,赖茅逐渐从白酒市场上脱颖而出,在各类餐饮酒店里,赖茅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但这样的繁荣景象仅仅维持了一年左右,到2010年底,赖茅市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回落趋势,即便辅之以“买一送一”、“买二送四”这样的促销力度,仍然难以挽回消费者对其的“旧情”——原因很简单,消费者已经被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赖茅酒搞糊涂了,只好对其敬而远之。

     而在赖茅的“老家”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2010年9月,《华夏酒报》记者曾在遵义的红军街看到,各种以赖氏族人命名的赖茅酒专卖店、形象店,产品上所标注的生产厂家各不相同,但大家比邻而居倒也相安无事,反倒是驻足在此的游客感到困惑不解。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赖茅今天的“繁荣”局面更像是泡沫效应,品牌之乱导致消费者认知混淆,市场之乱导致经销商莫衷一是,而产地之乱更令其前景蒙上了一层隐忧。在遍布各地的赖茅大军中,如果其中一员在品质上出了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从而对赖茅市场产生毁灭性打击。

     品牌乱、厂家乱、产地乱,这三大乱象无法根治,所谓繁荣必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此基础上所实现的繁荣,与其说是对品牌的发扬,倒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令“赖茅”这一本应极具内涵和文化价值的优秀品牌遭受内伤,前途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