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饮料千舟已过万重山
饮料产业聚集 佛山三水欲形成规模掌控定价权-食品产业网
千舟已过万重山!三水饮料业传出利好消息,去年奠基的可口可乐和红牛,经过1年左右的快速筹建,预计9月将投产。从可口可乐、红牛,再到健力宝、青岛啤酒、百威,如今三水坐拥多个知名饮料品牌,并拥有食品饮料及配套企业近百余家,3间规模较大的饮料罐制造厂,初步实现名企扎堆向产业高地转变。
华丽的背后是深层的担忧。在三水饮料格局中,几大巨头除健力宝外,全部都是“外来和尚”。而引进来的饮料巨头研发、设计、销售终端等利润环节均不在三水。在制造多于创造的现实语境下,摆脱这种饮料巨头“打工者”之忧摆在了眼前,亟待寻求破茧之道。
现状:尚未掌控饮料行业利润环节
一直以来,三水在珠三角经济板块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角色。近几年“工业强区”战略下,“后发”优势凸显。在市政府2009年“3+9”产业规划中,“9”里面提到了三水食品饮料业,但就目前情况看,饮料业发展也是困难重重。
金融危机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制造业出口,三水饮料业也深受其害。“说到底,是因为缺乏行业话语权,在国内一线城市没什么根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水隐雪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
现如今,三水本土饮料企业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实力较强企业一般做出口,但无论内销外销,企业都掌控不到行业话语权。有业内人士指出,饮料业话语权体现在三方面,行业标准制定、新产品发布、价格形成机制,而这三方面恰恰是三水饮料业的短板。
三水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单纯从企业来说,三水的饮料企业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即便是引入的知名企业,总部也设在外面,在三水的企业主要从事生产,研发能力还不强,没有饮料行业话语权。”
产业链有“金头、银尾、草肚子”的说法,意思是,真正产生利润的是研发、设计和终端销售等环节,而不是生产、加工。“在为引入饮料巨头而高兴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把行业利润环节留在三水。”在记者采访中,诸多三水本土饮料企业指出,没有利润环节、行业话语权的前提下,三水可能沦为饮料巨头“打工者”。
改变:“义乌”模式掌控行业定价权
三水饮料业现状是国内制造业的缩影,要扭转这种趋势需要时间和智慧。
“搞经济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做产业集聚只是一个工作阶段,不聚集起来,行业提升和竞争力无法体现出来。”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从时间顺序上讲,必须先集聚才能重组、提升、优化资源,再取得定价权、行业话语权,“所以,在自己还做不了的情况下,借助外资不是什么坏事。”
要在产业竞争中取胜,最关键是取得定价权。“在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政府首先要加大技术层面支持。”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说,政府层面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是创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对饮料共性难题进行攻关,目前广东首个饮料业技术路线图已在省科技厅组织下在三水绘制;其次是,提供共性研发平台和设立产品检测机构。
渠道为王的背景下,行业定价权的取得还需谋取市场话语权。
现阶段,整个珠三角还没有饮料产品专属市场。为此,据区经贸局介绍,三水设想走“义乌”模式,打造专业的饮料产品市场,先形成小商品的聚集,在此基础上提升。
“义乌的小商品,很多都是外地生产的,但国际上的新产品,大多都在那里发布,在整个行业中有定价权。”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称,三水也打算这样,通过掌控饮料业新产品发布,进而获得行业定价权。
该负责人表示,掌控新产品发布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掌控行业标准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掌握整个饮料行业的话语权。
从现在的发展情形看,三水正致力于引入研发、包装、物流等配套项目,使三水形成集生产、包装、物流于一体的食品饮料产业链。目前还在谈的项目中有一些国内外知名的食品饮料企业和配套项目,有几个项目也可望于近期落户。正在规划中待搭建的还有饮料业电子商务平台,这种第三方平台将方便采购者挑选货品,届时轻点鼠标,三水饮料即可全球送达。
专家建言:“两条腿走路”改变产业低端倾向
工业“后发”之地,通过引进大品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实力模式的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三水在饮料业缺乏龙头企业的背景下,引入知名外来品牌,可以理解。
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集聚后到底该怎么做?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分析认为,“外来和尚”集聚三水,很大程度上是看重三水的水资源,但饮料业如果只是生产,没有产业链的其他利润环节,这跟做加工产业没什么区别,只是挣点加工费,没什么前途。
饮料产业低端倾向的改变亟需有力支撑。对此,丁力认为,通过“两条腿走路”模式才能避免饮料业低端倾向。“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是培育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本地企业。民营经济强大了,才有可能是三水主导外资,否则人家主导你的话,三水饮料产业可能定位在低端中走不出来。”
民营经济的培育、发展需要时间,在此背景下,三水设想“义乌”模式,通过产业集聚发展产品市场。丁力评价指出,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不是最核心,最主要是市场。“产品生产了,有没有人埋单最重要,产业集聚后形成饮料市场,这有积极作用。”
但问题是,光有饮料市场并不意味着饮料产业升级。“没有饮料市场,产业升级不了;有产业升级,没有市场也不行。”丁力说,发展饮料市场的同时,必须打造品牌企业,“特别是打造本土品牌企业,并通过自主创新,引领行业潮流来提升三水饮料业。”
南方日报记者 雷贤辉
华丽的背后是深层的担忧。在三水饮料格局中,几大巨头除健力宝外,全部都是“外来和尚”。而引进来的饮料巨头研发、设计、销售终端等利润环节均不在三水。在制造多于创造的现实语境下,摆脱这种饮料巨头“打工者”之忧摆在了眼前,亟待寻求破茧之道。
现状:尚未掌控饮料行业利润环节
一直以来,三水在珠三角经济板块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角色。近几年“工业强区”战略下,“后发”优势凸显。在市政府2009年“3+9”产业规划中,“9”里面提到了三水食品饮料业,但就目前情况看,饮料业发展也是困难重重。
金融危机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制造业出口,三水饮料业也深受其害。“说到底,是因为缺乏行业话语权,在国内一线城市没什么根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水隐雪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
现如今,三水本土饮料企业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实力较强企业一般做出口,但无论内销外销,企业都掌控不到行业话语权。有业内人士指出,饮料业话语权体现在三方面,行业标准制定、新产品发布、价格形成机制,而这三方面恰恰是三水饮料业的短板。
三水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单纯从企业来说,三水的饮料企业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即便是引入的知名企业,总部也设在外面,在三水的企业主要从事生产,研发能力还不强,没有饮料行业话语权。”
产业链有“金头、银尾、草肚子”的说法,意思是,真正产生利润的是研发、设计和终端销售等环节,而不是生产、加工。“在为引入饮料巨头而高兴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把行业利润环节留在三水。”在记者采访中,诸多三水本土饮料企业指出,没有利润环节、行业话语权的前提下,三水可能沦为饮料巨头“打工者”。
改变:“义乌”模式掌控行业定价权
三水饮料业现状是国内制造业的缩影,要扭转这种趋势需要时间和智慧。
“搞经济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做产业集聚只是一个工作阶段,不聚集起来,行业提升和竞争力无法体现出来。”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从时间顺序上讲,必须先集聚才能重组、提升、优化资源,再取得定价权、行业话语权,“所以,在自己还做不了的情况下,借助外资不是什么坏事。”
要在产业竞争中取胜,最关键是取得定价权。“在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政府首先要加大技术层面支持。”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说,政府层面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是创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对饮料共性难题进行攻关,目前广东首个饮料业技术路线图已在省科技厅组织下在三水绘制;其次是,提供共性研发平台和设立产品检测机构。
渠道为王的背景下,行业定价权的取得还需谋取市场话语权。
现阶段,整个珠三角还没有饮料产品专属市场。为此,据区经贸局介绍,三水设想走“义乌”模式,打造专业的饮料产品市场,先形成小商品的聚集,在此基础上提升。
“义乌的小商品,很多都是外地生产的,但国际上的新产品,大多都在那里发布,在整个行业中有定价权。”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称,三水也打算这样,通过掌控饮料业新产品发布,进而获得行业定价权。
该负责人表示,掌控新产品发布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掌控行业标准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掌握整个饮料行业的话语权。
从现在的发展情形看,三水正致力于引入研发、包装、物流等配套项目,使三水形成集生产、包装、物流于一体的食品饮料产业链。目前还在谈的项目中有一些国内外知名的食品饮料企业和配套项目,有几个项目也可望于近期落户。正在规划中待搭建的还有饮料业电子商务平台,这种第三方平台将方便采购者挑选货品,届时轻点鼠标,三水饮料即可全球送达。
专家建言:“两条腿走路”改变产业低端倾向
工业“后发”之地,通过引进大品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实力模式的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三水在饮料业缺乏龙头企业的背景下,引入知名外来品牌,可以理解。
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集聚后到底该怎么做?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分析认为,“外来和尚”集聚三水,很大程度上是看重三水的水资源,但饮料业如果只是生产,没有产业链的其他利润环节,这跟做加工产业没什么区别,只是挣点加工费,没什么前途。
饮料产业低端倾向的改变亟需有力支撑。对此,丁力认为,通过“两条腿走路”模式才能避免饮料业低端倾向。“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是培育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本地企业。民营经济强大了,才有可能是三水主导外资,否则人家主导你的话,三水饮料产业可能定位在低端中走不出来。”
民营经济的培育、发展需要时间,在此背景下,三水设想“义乌”模式,通过产业集聚发展产品市场。丁力评价指出,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不是最核心,最主要是市场。“产品生产了,有没有人埋单最重要,产业集聚后形成饮料市场,这有积极作用。”
但问题是,光有饮料市场并不意味着饮料产业升级。“没有饮料市场,产业升级不了;有产业升级,没有市场也不行。”丁力说,发展饮料市场的同时,必须打造品牌企业,“特别是打造本土品牌企业,并通过自主创新,引领行业潮流来提升三水饮料业。”
南方日报记者 雷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