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为何先人一步?
十多年来,古贝春吸引了业内人士惊奇的目光。古贝春为什么会先人一步,高人一筹?
1978年,初创五粮酿酒工艺
公司研制生产五粮浓香型白酒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古贝春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78年4月,“古贝春”试制成功,古贝春酒研制小组成员:张子文、马绍星、陈华岭、杨洪臣,其工艺为五粮清蒸清烧……自此,该公司走上了发展五粮酿酒工艺的道路。该工艺在完整地保留了当地酿酒古老技法的精髓与内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性地形成了古贝春五粮酿造工艺,使“古贝春”、“古贝特曲”连年获得“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2年10月5日的《工人日报》为此专门进行了报道。由于其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带动该公司实现了第一次腾飞。
1996年,该公司经多方努力,与五粮液集团签订了长期的技术联营协议。此后,五粮液集团多次派技术人员来厂指导生产,对古贝春传统的五粮酿造工艺,结合北方特有的气候,进行了20多项技术革新,研制的“五星级古贝春”填补了山东省浓香型高档白酒的空白,被酿酒权威誉为“北方的五粮液”。推向市场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好评。与五粮液的成功合作,使古贝春的质量和美誉度迅速飙升,也使古贝春实现了“第二次腾飞”。已故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曾这样评价:“古贝春,是北方地区采用五粮工艺最成功的一家。”
从1978年到2010年,该公司已有32年生产五粮浓香型白酒的历史,可以说在长江以北属于起步较早的厂家。
严守质量关,瑰宝更灿烂
在德州流传着一句民谣:“武城县,三宝金,西瓜、旋饼、古贝春。”至今,仍有许多在外地的武城老乡离不开武城酒,哪怕是武城的散酒,也要趁回家探亲的时候打上一桶。如今,古贝春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多个省份,过硬的产品质量更是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认可。古贝春酒也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国字号殊荣,证明了其不同凡响。
古贝春企业宗旨的第一句话就是“质量第一”。随着质量责任制的健全与完善,质量工作严格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内的“四合一”管理体系的通过认证并有效运行,保证了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各环节的跟踪检验工作更加细化到位,再没有一瓶不合格酒流入过市场。
古贝春五粮酿造工艺传承古老酿造技艺的精髓,结合五粮液工艺,根据北方的自然气候条件,开创了混蒸混烧五粮跑窖工艺,本工艺以多粮、跑窖、包包曲、三高一低、一长的特性使古贝春的内在质量连年上升,被山东省轻工业办公室评为“优秀质量管理奖”,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五粮古贝春混蒸混烧跑窖工艺承前启后,经过几代传人的千锤百炼,使这块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加光辉灿烂。特别是引进五粮液工艺以后,经过近10年的科学发展,古贝春参加了在2005年举行的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结果是:38度五粮古贝春酒感官评分居全国第一,52度五粮古贝春酒居全国第二。2006年12月中旬,“古贝春”同“五粮液”一起入编由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撰的《打造中国品牌概览》一书。
扩产增效,步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古贝春酒在“全国白酒质量鉴评”中夺冠和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的喜讯不断传来,公司的销售额直线上升,现有的生产规模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针对这一形势,公司遂决定实施“做强主业、多元发展”的战略,并立即着手进行白酒扩产和新项目建设工程,将古贝春打造成为综合型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5年9月10日上午,古贝春公司10万吨白酒扩产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奠基仪式举行,正式拉开了古贝春进军中国白酒十强、争做长江以北最大五粮型白酒酿造基地的序幕。
该工程主要建设省级以上高标准科研中心、检验中心和现代化酿酒车间、灌装车间及相关配套设备等;2006年9月6日上午,这一工程正式竣工投产,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优质白酒。其中,古贝春灌装车间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单车间生产能力,均居长江以北白酒企业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年产10万吨酒精扩产项目奠基仪式在酒精扩产项目工地举行;2009年8月,热电、酒精、粉煤灰制砖三大项目建成投产……
如今,公司又吹响了“第三次创业”的号角,热火朝天的10万吨白酒扩产二期工程建设工地上,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不时传来,一个江北大型酒业集团必将屹立在鲁西北古老的运河东岸!
势头强劲,酒业集团展宏图
近十几年来,古贝春集团持续保持了经济效益年均递增30%这样一个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古贝春的优良品质以外,公司在营销、人才、文化等方面的优势:
营销方面。通过多年来坚持“以营销工作做为公司全盘工作的龙头”这一工作思路,使公司的市场运作稳步推进:核心市场在不同程度地增长,其它渠道迅速扩张,为品牌打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市场决策能力不断提高,突出了前瞻性、时效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性,做到了工作早计划、早安排。
人才方面。周晓峰上任伊始,便提出了“重德、重才、重实干”的七字用人方针,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一改过去的静态管理机制,对中层以上干部采取民主测评和推荐的办法,每年进行1—2次调整,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任人唯贤,不搞论资排辈和终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