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行情 > 肉类 >

肉类

猪肉价格已降至2010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点

新视角 2014-05-08 17:48 肉类
据了解,猪肉价格已降至2010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此前3月底,国家发改委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

  据了解,猪肉价格已降至2010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此前3月底,国家发改委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已经启动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5月7日该委发布消息称,4月份收储,结束了猪肉价格连续19周下跌,但生猪养殖依然亏损较多。为此,国家将于近期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以促进生猪价格合理回升,维护养殖户利益,稳定生猪生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政府花纳税人的钱进行收储,真的能给养殖户带来好处吗?短期来看当然可以,猪肉可以在一个高于市价的水平上出售,对养殖户明显有利。并且,由于政府收储选择在市价相对较低,养殖户面临亏损的情况下进行,收储引起的价格反弹,消费者似乎也不会特别敏感。于是政府稳定了生猪市场,功德圆满。

  但此时大家往往忽视了,收储给全社会增加的交易成本。首先,不管消费者是否敏感,猪肉价格是被政府强制性抬高了,消费者的福利受到损失。其次,发改委以财政资金收储,实际上是让全体纳税人补贴生猪养殖户,当然无力的网民最多只能在跟帖中发泄一个“凭什么?”最后,为了生猪收储,政府要建立国家储备冷库,还要成立专门的收储机构,养一帮经办人员。这些看不见的成本,虽然难以具体统计,按常理推断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养殖户由于预期有收储制度兜底,养多少猪也不愁卖,市场风险意识会淡化,盲目扩大生产,而提升生产效率的动力不足。这种预期往往造成所谓“产能过剩”,如果今年发改委的收储使过剩的猪肉高于市场价出清,明年养殖户势必还要扩大规模,一直到发改委无力扩大收储,兜不住底,市场会以剧烈的波动收场。

  难道政府就看着肉价下跌,置之不理吗?养殖户不是亏得血本无归?是的,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参与者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谁也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猪肉,更加无法知道众多的竞争对手会养殖多少生猪,养殖户愿意参与这个市场,就应该有赚钱和亏本的两手准备。

  然而市场仍有声音呼吁建立生猪收储预警机制稳定猪价。他们的一个理由是,可以通过猪粮比推算生猪的养殖成本,从而判断市场价格是偏低还是偏高。比如发改委今年为企业预设的盈亏平衡点是猪粮比6:1,而目前市场的猪粮比是4.6:1,所以需要收储干预。

  这种静态的成本定价思维是典型的计划经济观念。首先,成本和市场供需是两回事,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决定而非成本,否则同样产品越无生产效率的企业越可以卖高价。其次,不同养殖户的成本并不一样,养殖成本可以随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低。高于市场价格的收储,使得低效率的养殖者不能被市场淘汰,而效率较高的养殖者也不能扩大规模。实际上是在扼杀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长期以来,国家发改委(原来的国家计委)曾经以各种名义建立了五花八门的收储制度,有的说是国家战略物资,如各种矿产资源,有的名曰关系国计民生,如各种粮农作物。收储虽然不像政府制定生产计划,统购统销那么低效,实质上仍是计划经济的具体执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