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雪花目前的日子怎么过(2)
在同样的投入下,提高资源(比如市场投入)的使用效率,花同样多的钱办更多的事,实际上也是相当于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这就要看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在对分公司的管理上,侯孝海认为,华润雪花能快速发展,就是得益于华润雪花已经具备了一整套完整的、比较有优势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华润雪花将50多个啤酒厂划分为14个区域管理公司,总部赋予这些区域公司人力资源、市场品牌、产品质量、采购与现金等方面的管理权力,使他们之间可以及时协调,不同的销售推广渠道得以共享,最终通过各区域公司的实力加强来提升公司整体的实力。而对各分公司的业绩要求,华润雪花会细分为客户指标、内部管理、人力资源、成长发展等十多个指标,体现的是综合业绩,保证企业的长期赢利性。
啤酒竞争激烈,华润雪花已经把更多的资源和管理重心向终端转移。并且华润雪花在对渠道和渠道的投入上有一个严密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能够细化到雪花啤酒进入某一个餐厅能卖多少箱,除去税、管理成本、进店的费用还能有多少盈利;如果增加瓶盖费,销量能增加多少?是盈利还是亏损?最后决策是否进这个店。而这一切,只是源于华润雪花一直在寻找更低成本的销售方式。
侯孝海说,华润雪花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市场回报,除了探索更多有更有效的销售方式,在广告投入上要求有一致性,历来讲究投入有效性,不会花大价钱。比如“勇闯天涯”活动、“啤酒爱好者”活动,都是华润雪花自己独创的品牌推广平台。而“非奥运营销”的思路,也表明了华润雪花的独辟蹊径,不会直接花大价钱赞助奥运会。
而打造一个全国性品牌,是能获得更大回报的事情。
“大品牌与小品牌的价值是不一样,中国啤酒企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做一个全国性品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侯孝海说,“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讲,做一个全国性品牌是最有效的。”
在华润雪花开始并购区域啤酒企业时,出于战略发展目的,雪花啤酒被规划成全国性品牌来推广。同时,雪花啤酒瞄准了20-35岁这个富有积极、进取、挑战精神的消费人群,这个人群也是对啤酒最具消费潜力的人群。
数字显示了这一战略的进展。2005年华润雪花的啤酒总销量为395万吨,其中雪花啤酒销量达到158万吨,比2004年增长46%以上。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全国产销量率先突破500万千升,雪花单品销量率先突破300万千升,双双取得全国销量第一。数字下面的具体表现是,“雪花的品牌影响力现在非常大,渠道愿意合作,消费者愿意接受,销售非常好”。在雪花品牌的整体拉动下,华润雪花的啤酒总销量“占有中国15%的市场,采购上占有优势”。
在雪花这个全国性啤酒品牌初显效应之时,华润雪花打造的另一个全国性品牌“勇闯天涯”啤酒已经开始了在全国的上市。“小瓶装、易拉罐装和大瓶装都有,小瓶装的进夜场,价格比较高;易拉罐装的每听2.5-3元钱;大瓶装的每瓶5-6元钱。”侯孝海向记者透露“勇闯天涯”啤酒的情况。2006年时,“勇闯天涯———啤酒爱好者探源长江之旅”的活动主角还是雪花啤酒,2007年已开启的“勇闯天涯—2007远征国境线”的活动,主角已直接变成“勇闯天涯”这个啤酒品牌,而这个品牌是地地道道的精神性品牌。这显示了华润雪花对目标消费群体消费潜力的充分挖掘。
啤酒行业的竞争已集中表现在扩张(收购或新建厂)、品牌、渠道、价格战、生产原料等方面,华润雪花已在这些方面进行种种努力,这似乎成为其提升利润的关键,但侯孝海认为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才。人才尽其才,才能物尽其用。“啤酒行业的整体发展也造成了啤酒企业各方面人才的暂缺,特别是营销人才。”侯孝海表示,“华润雪花的最大竞争优势是团队。”
利润很近,又很远
有利润,企业才能活,利润近在咫尺,但似乎又远得够不着。自华润雪花进入啤酒行业以来,其扩张的步伐一直没停过,直至今天,华润雪花还在考虑着通过新建厂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全国布局,并且华润雪花也一直致力于全国性品牌的推广。这种做法带来的持续的大投入,似乎显示华润雪花不着急获利。
2006年,华润雪花的啤酒总销量和主品牌总销量均达到行业第一,但这样的喜讯,在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都增长的年月里,并不能表明华润雪花的吨啤酒利润水平有多高。
然而,侯孝海表示,“华润雪花的利润水平在行业中是很高的。”华润雪花有两个股东(华润创业持有51%的股份,南非啤酒集团持有49%的股份),“两个股东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把利润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华润雪花对利润的追求出乎外界的想象。”
在华润创业的2006年度业绩报告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饮品业务于二零零六年的营业额及应占溢利分别为港币9,455,000,000 元及港币174,000,000元,分别较二零零五年增长37.9%及27.9%。”华润创业的饮品业务即啤酒业务,而华润创业只是华润雪花的股东之一,由此可见华润雪花的盈利水平。
对于啤酒销量的快速增长,侯孝海意味深长地表示,“华润雪花只是按设定的战略目标去做,销量增长只是自然结果。销量的提升只是外部看到的,内部看到的是华润雪花还在按规划的发展速度发展”。
有怎样的规划呢?在2006年度业绩报告里,华润创业表达了大股东对华润雪花的意志:“展望未来,中国啤酒业还将进一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加强本身的竞争优势,集团将致力优化产品品牌结构,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继续整合现有市场、拓展新市场,力求把握中国内地啤酒消耗量与日俱增的有利形势。”显然,华润雪花更在意把握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大好形势,大市场、大品牌才能带来大盈利。
侯孝海也说,“在更多小品牌被淘汰出局、生产原料供应紧张的局势得到改变后,行业的利润自然会提升。在此之前,华润雪花还会继续扩张。”
这都是等候和追逐利润的心声。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