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8:“山寨”潮流的福与祸
如果要盘点2008年的明星词语,“山寨”可算是一个。从山寨机引发“山寨”一词,到引出各色各样的山寨事件,乃至迅速形成山寨文化,这个起源于手机业的星星之火,目前正呈现出燎原之势。
山寨文化迅速崛起的现象,无疑说明其迎合了某种社会潮流,那就是民间力量(通常所说的草根力量)的崛起,因而具备极强的生命力。
客观地说,在一个官本位意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国度,山寨文化反应了人们对民间力量崛起的欢迎,这无疑有助于削弱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从而改进国家的行政管理,放松束缚的民间力量,推动中国更快地走向现代文明。(“草根”——这种称呼本身就是官本位意识下的产物:仕农工商,唯仕者高贵。)
正因为此,山寨文化得以迅速蔓延,山寨精神也得到广为推崇,赞者誉之为“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快速反应”,包括华为、MOTO、金立、夏新、长虹等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表示要“借鉴和学习”。
这种潮流下,山寨之风迅速从手机业刮向笔记本电脑等其他制造业、一举形成山寨制造和山寨经济,此外,山寨影视、山寨广告、山寨鸟巢、山寨春晚也纷纷登场,形成强大的山寨文化,大有挤身大事不断的2008年最大看点之列的趋势,山寨英雄们前赴后继,似乎有让无处不山寨的豪气。
山寨之风如此盛吹,再一次激发起人们巨大的创作灵感,谁说中国缺乏创新?中华大地,“太有才了”的人俯拾皆是,仿冒就是学习、在拿来的基础上改造就是创新,牛顿也说他伟大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中国制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山寨一下又有何不可?
山寨制造,看似是打破旧规则重塑新秩序的创新模式,是中国制造突围的希望所在。
如果果真如此,中国制造就大有希望了!
山寨文化起源于手机领域里的山寨制造,如果说因为政府监管太多而逃避监管,反而解脱了束缚并成就了奇迹,那这种逃避反而间接地论证了政府监管所存在的改进空间。
山寨产品最大的卖点是时髦和低价。但是,逃避监管之后的山寨制造,其时髦是建立在仿冒和逃避监管以及牺牲品质控制基础上的;其低成本是建立在不断挑战质量极限和不负售后责任的销售模式基础上的。山寨制造者的经营心态是不管多少赚一把就走,本质上是对产品不负责任、对品质不负责任、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这样的山寨制造持续下去,恐怕只会沦为制造垃圾的代名词。
更为可怕的是,在一个广大消费者尚处于引导阶段、制造商之间本就难以建立起很强的品牌和技术壁垒的中国,山寨之风的蔓延,使本来追求做好产品的负责任企业也难免于难:当山寨制造打起了速度战和价格战,消费者又无力判断时,负责任的厂家要么放下身段山寨化、要么被山寨化,最终都难逃被山寨海洋淹没的命运。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
试想,某一夜消费者醒来,因厌倦了手中的低劣产品,想去换有品质和售后保障的产品时,面对的将是鱼龙混杂的山寨大军,不免心理忐忑,最终只好转向选择价格昂贵但感觉有保障的外资品牌,到那时,国产军团集体沉沦的历史又将重新出现(尽管已经出现过多次),中国制造商又将再一次把自己血战至死的市场拱手让人,而中国的老百姓也不得不掏出更多的血汗钱为外企贡献利润。
我们辛辛苦苦积累了多年、并引以为自豪的中国制造,如果就这样被山寨化了,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我们也将无法谈及走出国门,更奢谈什么品牌战略。
山寨如果成了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并被推波助澜,将是中国制造的灾难,也是中国人的耻辱。
但愿2008年后,不会出现:今天你山寨了吗?明天你被山寨了吗?
徐雪平,组织成长专家,卓创顾问机构首席顾问,卓越组织成长模型的提出者,具多年消费电子业品牌营销经验,具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发展、战略管理、品牌营销和管理提升经验。联系电话: 13922253518,电子邮件: xxpg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