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困境的企业其实不值得同情!
经常接到一些老板的电话,反映他们企业的产品销路不畅等等诸如此类原因,并希望我能给予一些指点,当然,这没问题,于是我提出最好把产品寄过来或你本人亲自来面谈,通过深入交流和沟通,大家彼此才能有进一步了解,这样反映出的问题才会比较客观全面,也才有针对性,其实,这也是为企业好,既然依靠你自身的能力、资源和团队解决不了问题,那寻找到合适的外脑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奇怪的是,许多老板的反应是,我走不开,公司产品寄来也要花时间,不妨你可以看下我们公司的网站,再或者我传真些产品资料给你……呜呼哀哉,这些老板真是不懂“市”啊,他们这样的精神状态不是仅仅可以用麻木来形容了,想想看,光是通过这些就能解决问题吗?一个企业都快奄奄一息了,而作为企业的老板,处事还是这么的幼稚,真是可悲。
在我和众多企业老板的接触交往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他们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三无”产品(无卖点、无模式、无服务)也同样,他们的战略导向和战术整合上则是缺少方向、方案和方法的“三方”,于是,在他们面前一幕幕悲剧就上演了。
在见多了企业的死死生生和老板们因盲目冲动引来的焦头烂额,有时不仅会从心底发出一阵感慨,为什么某些创业者心智是如此的幼稚和不成熟?
要知道,凭感觉做事说不定会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不是吗?许多企业老板甚至都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仅凭着一股激情和冲劲盲目的跟风、追随别人,对于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根本就是门外汉,在对项目一知半解基础上就偏听偏信全副身心投入,他们不知道营销上的“推拉”结合是什么,也不明白推广上的“道”和“术”的策略,他们匆匆忙忙的上阵,好像稳操胜券的样子,唉,真是悲哀啊。
对于老板来说,创办企业推广任何产品,你一定要明白“三个一”,笼统点说就是一个卖点、一个模式和一个服务,要充分考虑在差异化基础上如何提升产品的价值元素,在此基础上该通过何种方法“拉”动刺激潜在需求,又通过何种手段来“推”动促进现实需求,再有,我们所强调的“道”,其实是方向,是战略,而“术”呢,就是方法,是战术,如果创业者没有弄明白,或者即使明白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经过实战验证的可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照样不会有任何的成果和机遇可言。
何谓低成本营销?
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于斐先生是这么定义的:一方面就是在最大程度的规避市场风险的程度上接受实战专家团队的整体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以求得所选择项目和产品最大的生存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的精耕细作在某些局部区域市场建立自身的宣传网络和经营强势,力争以尽可能较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可能的产出标准,让有限的资金通过营销手段和市场资源的充分整合裂变出巨大的核能效应。
做企业其实是不容易的。
现在,许多老板普遍都患上了一种“短视症”和“躁动症”,由于自身能力欠缺,他们普遍缺乏系统性的营销战略管理体系,也没有专人进行企业营销战略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团队的其他人呢,也更不知道企业的营销战略到底为何物。于是,辛辛苦苦创办企业的工作就变成了同类企业领导品牌怎样,我就怎样,或者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以为在一窝蜂中可以享受到财富的盛宴,其实,大错特错。
记得2006年,分众的江南春和一些中国企业家到香港拜访了李嘉诚。当江南春问李先生这些年投资上最成功的思路是什么时,李嘉诚是这么说的,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来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玩不转了再冲进去。目前看起来,从政策和舆论来说,对创业的环境是一个“暖冬”,有利好,但严酷的现实还是会让人感冒发烧,甚至冻死人。因此,要想不感冒,一是苦练内功,找到产品的差异点,强化价值的认知度,提升免疫力;二是备好感冒药,找到产品的情感接触点,促进需求的认同度,有备无患。
期待每一位老板都能在风中竖起自己的旗。